【滋水 · 散文】王秀琴:历史的悠悠回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45期︱
审稿|谭长征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历史的悠悠回声」
作者/王秀琴
——参加杭盖先生历史长篇小说《浚稽山》读书分享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白玉稳老师在圈里发的一条信息:6月29日(周六)在左右客书吧有一场杭盖老师的读书分享会。
我渴望前去,又恐自己不够资格,急忙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两天后,经过白玉稳老师、马晓毅老师的联系安排,我与白玉稳、王尊让、孙怀周、王海霞、张恩宽、王新兵几位老师相继前往。
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我对作者杭盖老师以及他的作品《浚稽山》是一无所知。想去的初衷就是因为周六恰好有点时间,想去了解了解,认识一下左右客读书吧,感受一下浓浓的读书氛围。
连续三天的阴雨绵绵,竟在这天意外放晴了!
老钢厂左右客读书吧就位于幸福南路的西安建筑学院华清学院内的华清创意产业园11号楼,紧挨其旁的是12号楼,这是一幢几乎保存着最原始风貌的一座二层楼高的厂房,褪色的红砖,斑驳的墙面,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
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是继上海红坊、北京798之后,首家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城市主题产业园。11号楼就是将一座曾经十分辉煌而今废弃的老厂房改造再生,而今呈现出现代化元素的新型建筑。
心情迫切,2点我们就赶到了。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好像堕入了艺术殿堂的迷宫。柔和的灯光下,大厅中间似乎是从天而降的绿植瀑布映入我的眼帘。起初,我以为那是假的,待我走近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抚摸着肥厚嫩绿的叶子,才知道这竟是真的!足有三层楼高的绿植瀑布有花有叶,也许就是汲取了这满屋书吧的精华才长得如此高大茂密的吧?
大厅周围,富有时代感的红墙墙面,名家的书法,古朴的条案、瓷器,随处摆放的座椅、沙发、书籍,优雅的环境,让人从室外的喧嚣一下子进入了静谧无比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读书岂不是人间最美之事?
正在四处观望转悠,忽见一位老先生拉着行李箱,上面装着方方正正的几包书,进入大厅台阶处时,不慎书籍滚落在地。我急忙上前帮助捡拾,他连声说谢谢。
谁知,这竟是我从未谋面的杭盖老师,我们的相遇竟然这般戏剧化。开场前,我在第三位就得到了杭盖老师亲笔赠言的《浚稽山》一书。
3点整,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朝鲁门先生演奏起婉转的《乌拉特民歌·鸿雁》和激越的《万马奔腾》,之后特邀嘉宾蓝田王海霞老师、孙怀周老师分别朗读《浚稽山》中的精彩篇章,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悲愤沧桑富有感情的朗读,让所有在场人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分享读书会的序幕就此缓缓地拉开。
主持人王鸿雁女士的精彩介绍,让孤陋寡闻的我了解了杭盖老师。杭盖,自由撰稿人,本名惠新源。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一个倾情于西部民族历史题材和西部风情创作的作家,一个致力于华夏文明的地缘影响力研究的文化学者。2014年短篇小说《渭北轶事》曾获“文华杯”中国小说学会大赛二等奖;2018年长篇历史小说《浚稽山》荣获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并获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这是怎样的一幅作品啊?在此书的封底上我看到了杜鹏程文学奖颁奖词中如此评价:
“历史小说《浚稽山》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叙写汉代历史人物苏武与李陵困于北漠匈奴的悲剧性作品。于历史叙事艺术建构中,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与生活习俗进行了展示还原。它用独特的文化人类学的宏观视角,呈现了荒蛮野性于文明理性交织的生命状态,解释了原始血性厮杀中的人性温暖,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致力于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的实践”。
著名作家红柯生前曾为此书写序。他说:“他以长篇小说形式来书写苏武牧羊十九年间温暖的人性的日常生活的一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原农耕与大漠游牧共同的历史。”《浚稽山》是苏武牧羊的另一种抒写。
现场除了作者杭盖老师,还有特邀嘉宾吕志军老师,舒敏老师,他们就《浚稽山》这部作品展开精彩的对话和分享。
舒敏老师,中国作协会员、雁塔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以“厚重,负责,荡气回肠”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介绍了杭盖老师在生活中和文学创作中“两面性”:前者儒雅低调,含蓄内敛,后者热情开朗,激情澎湃,并高度评价了他在历史文化方面所涉猎的深度、宽度和高度,几乎无人能及。
吕志军老师,陕西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陕西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摄影分会副秘书长,他在深刻剖析了《浚稽山》这部小说的灵魂和内涵之后,热情洋溢地夸赞道:这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地杰作,它颠覆了大家对历史人物非正即邪的片面看法。
渭南市作协副主席徐喆先生,泼墨挥毫,赠送杭盖老师书法作品:长歌悠扬,蕴意《浚稽山》这部巨著就像一曲悠扬的蒙古长调,将悠远的西部历史文化和苏武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久的传唱。
长篇小说《胭脂岭》作者李印功老师结合他的亲身经历,给读者们分享了《浚稽山》出版前后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了解了杭盖先生创作这部历史长篇小说的前前后后付出的艰辛和对历史文化坚持探索追溯的精神。
杭盖老师在最后的分享中说,他写这部小说主要是站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族群,在血腥战争中展示人类的温情。“苏武牧羊仅仅是一个载体,它背后涵盖着大量可供剖析的信息。”
白玉稳老师,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他以诙谐的语气介绍杭盖老师是个与人相处特别“好玩”的人,他待人平易谦和,写作手法新颖,角度观点独特。他的作品定当推动当代文坛从高原走向高峰。白老师精准的点评,获得了场内阵阵掌声。
我一直在想,在一般人的眼里,汉武帝时期的苏武牧羊、李陵降匈奴早已是两千多年来盖棺定论的历史事件了。而“苏武牧羊”故事中蕴含的忠贞、坚韧、刚强,一直是汉民族千百年来崇尚的精神所在,然而,这个老题材却被杭盖老师从历史的人文的角度写出了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现实意义,我们是何等有幸,享受到了这场历史和文学的盛宴。
走出大厅,回头眺望,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古朴和现代建筑的交织呈现,仿佛就像历史和现实的汇合,悠悠的历史回声在耳边久久回荡.......
▼
西安秀子: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公务员,平素热爱文学、写作及诗歌朗诵。工作之余,爱好广泛,常与朋友唱歌、跳舞、旗袍走秀、郊游或户外登山。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崇尚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