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敷、盖、对、吞”

太极拳的“吞”,来自武禹襄“敷、盖、对、吞” 的“四字秘诀”,其原文如下:

敷:敷者,运气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四字秘诀“是武禹襄晚年总结推手、散放功夫的精品之作,他将太极拳推手、散放技术和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简而括之:

敷,是将己之内劲像敷药一样周匝在对方身体上,使之进退不得,而我则从心所欲。

盖,是对方劲将出动,我先动,将对方劲笼罩住、遏制住而随我而动。

对,是对方劲已出动,我对准其劲路吃牢后,小圈转关,发放而去。

吞,是将对方击我之劲路像鱼儿吞食一样,轻松吞而化之。

武禹襄对此四字还有一跋文,曰: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使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这段跋文告戒我们,体悟“四字秘诀”高深功夫的前提是“懂劲后”,再将太极拳练到“极精”地步,这与王宗岳的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其一。其二,太极拳讲究意、气、劲一体。“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的理念根植很深。推手、散放当然意、气、劲三者合一,意识支配运动,方能有充足之“气”,才可有足够之“劲”。所以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总是“是以气言”,并说,养其气不仅无害,而且能使四肢灵活,拿打化发随心所欲。

“敷、盖、对、吞”既相互包容又相互交叉且渐次层次。其中“敷“字诀最高最难,系“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上乘功夫。李亦畲对此有一解:

“敷,所谓‘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

“敷”字诀做好了,当然“盖、对、吞”诀就容易做到了。问题是,要有个渐次,不可能四字诀同时做到。因此,欲做到 “敷、盖、对”,首先要做到“吞”字诀。能将对方任何来劲吞化而去,还有什么样的劲路不能化解?“盖、对”之意境还不随心所欲?如此,“敷”字诀就不难做到了。

武禹襄用“吞”字来说明走化,是上乘走化的更高境界。不是简单的“舍己从人”地“走了、化了”,而是将对方来劲“吞噬” 了,我们不难想象,“走了化了”,劲还存在,只是劲的力量、速度减小、方向改变而已。但劲被“吞噬”了,整个劲就没有了,是多么可怕呀!

“四字秘诀”中“吞”字诀是前提,要练就“吞”字诀,笔者的理念和训练是,大胆让对方进击,大胆地接对方劲。即便挨了打也要接劲(初期不挨打是不可能的),只有接了劲才知“劲”,只有知道对方“劲”才能练习“吞”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喂劲”以及所谓的“吞劲”。“喂劲”时不能温良恭俭让,应该循序渐进,由轻加重,最后近乎实战。一个要大胆“喂劲,一个能大胆“吞劲”,久而久之,敢吞会吞,“吞”字诀成矣!这也许就是练习“懂劲”的阶段或者必经之路吧!

凡是在推手、散放中拿、打、化、发等到位、舒服者,都是得机得势,顺其自然也。若想有意识的怎样怎样,往往事与愿违。但太极拳的训练还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有意识到无意识运动。这样,才能在推手、散放中“吞其劲之自然,拿打发之当然”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