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同样,新冠疫情带来停工裁员、企业倒闭的同时,也给自动化转型带来了机遇。
在疫情期间,由于社交距离和居家隔离令的要求,零售行业的机器人需求激增。美国一家机器人公司Brain Corp 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零售商使用机器人的中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8%,在第二季度增长了24%。
需求端之外,同样活跃的还有资本。在仓储自动化领域,「甲子光年」在《一文读懂风口上的仓储自动化》中就统计到,仅在今年前5个月,就有至少7家机器人或机械臂公司获得大额融资。
Bossa Nova Robotics 就是一家专门做货架巡检机器人的公司。在今年1月份,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要将Bossa Nova 机器人的部署范围从350家门店扩展到1000家。
然而仅仅过去10个月,这家准备大展身手的机器人公司就迎来了沃尔玛的分手信。
11月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沃尔玛已经终止了与 Bossa Nova 的合同,该合同中有约500家沃尔玛商店使用了 Bossa Nova 的货架巡检机器人,而原因竟然是沃尔玛觉得使用机器人还不如人工划算。
沃尔玛的这一决定对这一家初创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报道,Bossa Nova 解雇了50%的员工。目前,Bossa Nova 的联合创始人 Sarjoun Skaff 对此并未否认或证实,只是承认新冠疫情让公司被迫“精简”运营。
沃尔玛放弃 Bossa Nova 的巡检产品,究竟是自动化转型大趋势下的小插曲,还是对一个行业残酷事实的反映——难道说,自动化转型是一个被夸大的需求吗?
谈到沃尔玛的自动化转型,不得不提仓储、零售领域自动化实践的带头大哥亚马逊。
亚马逊于2012年收购仓库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s,掀起了电商自动化转型的浪潮。此后,这家零售科技巨头组建了机器人部门Amazon Robotics,旗下产品线囊括用于仓储分拣的Kiva机器人、搬运机器人Pegasus、六轮无人配送机器人Scout、搬运机器人Xanthus、Prime Air无人机等,其中Pegasus和Xanthus都来自亚马逊2019年收购的机器人公司Canvas Technolog。
今年,亚马逊又进一步收购了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Zoox,其团队独立运营,未来可能会用于制造和运营末端配送无人车。到2019年6月,亚马逊已在全球175个物流中心部署使用了20万台机器人。此外,在无人零售方面,亚马逊的尝试还包括2018年正式推出Amazon Go无人零售商店。
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Robostow、Pegasus、Prime Air、Kiva、Prime Scout、Xanthus亚马逊在美国零售市场纵横捭阖,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沃尔玛坐不住了。2016年,沃尔玛发动电商并购,通过买买买的形式,快速提升了在线商店品类的丰富度,全力抗衡亚马逊。同时,沃尔玛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引入机器人产品和服务,进行自动化转型。商品从仓库到进入消费者手中,实际上流程很长。沃尔玛在不同的环节引入了不同的机器人服务:包括Nuro的自动驾驶无人小车配送、Flytrex的无人机配送、Alert Innovation研发的Alphabot自动存取机器人、Brain Corp公司研发的清洁机器人等,力图实现全链条自动化。此番与沃尔玛“分手”的 Bossa Nova 就是在那时开始了与沃尔玛的合作:2017年,沃尔玛开始在美国50家零售店部署 Bossa Nova 的货架巡检机器人等Auto-S,通过机器视觉扫描货架以检查库存数量、价格信息和摆放情况(摆放情况既包括货物是否摆错,也包括检查品牌商的权益——有些强势的品牌商会要求零售商在卖场“C位”摆放自己的产品)。在此之前,该公司的机器人已在多家零售店完成了部署,据Bossa Nova披露,他们的自动化库存扫描总时长达到了2350小时,总里程超过710英里,获得的产品图像超过8000万张。在合作之初,沃尔玛不吝溢美之词。2017年10月沃尔玛CTO Jeremy King表示,在扫描货架这件“重复的、可预测的”事情上,机器人的效率要比人类员工高上50%,而且更准确,速度还快上三倍。双方的合作蜜月期一直持续到今年,并有升温迹象。在今年1月,Bossa Nova 的CTO在NRF (新零售)2020大会上宣布,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其库存机器人的部署范围从350家沃尔玛商店扩大到1000家。这家公司信心满满,并且在英国建立了办事处,准备全球化扩张。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疫情打乱了这一切。11月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玛已经终止了与机器人厂商Bossa Nova Robotics的合同。此时,Bossa Nova Robotics只完成了1000家门店扩张计划的一半左右。沃尔玛的这一决定带来了连锁效应。Bossa Nova 不仅失去了一个大单,还裁员了50%。不过,现在还无法证实双方合作的终止与裁员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双方合作破裂的原因,沃尔玛尚未给出官方回复。但是,《华尔街日报》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有悖直觉的原因: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肆虐,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上购物,导致在线订单暴增。沃尔玛卖场的员工于是多了很多在货架里游走、收集在线订单的工作,而做这个工作时也需要巡检货物——也就是,灵活的人类可以在拣货时顺便巡检货架,这样一来,单独弄一个机器人巡检货架,就有些鸡肋了。发生在沃尔玛卖场的这个局部现象,与整个零售行业的变革方向似乎背道而驰——为什么零售和零售上游的仓储领域被认为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热土?一大原因就是小批量、追求个性化的在线购物比例的提升对货物分拣、打包、末端物流等一系列流程提出了更多要求:灵活、快速、准确……如果都用人工来实现,长远来看,不光是人力成本高、劳动力供给有缺口,也面临速度、准确性上的挑战。因为人类虽然在处理一些单一任务上效率可能不如机器人,但是当前却有一个碾压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对于一些简单的多样化工作,人可以快速上手。这就是现在发生在沃尔玛的情形:由于过去沃尔玛的业态以线下大卖场为主,线上比例相对较小,疫情中线上订单激增,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在卖场里,让员工根据订单拣货。但卖场环境不是为机器人打造的,所以最合适、灵活的方式还是直接用现有的人类雇员顶上,而一旦让员工开始拣货,公司就会发现他们也可以把巡检做了,快速学习多类型任务对人类来说并不难。反观线上购物起家的亚马逊,最初的自动化动作就是收购用于拣货场景的机器人Kiva,它使得亚马逊仓库里的拣货员不用再每天走路几万步,连上厕所都要掐表,在通道里争分夺秒(人工拣货时,大约70%的时间都用在走路和找货上),而是可以从容地等着机器人把货架送到自己面前,这大大提升了效率;但相应的,亚马逊也为机器人做了场地和环境改造。从亚马逊的实践来看,机器人在节省成本、提升效率上确实卓有成效:物流咨询公司MWPVL国际称,在仓库中使用Kiva机器人,亚马逊每发送一件商品可节省21.3美分,节省了48%的成本。瑞银分析师则估计,Amazon Robotics部门每年可以给亚马逊节省大约9亿美元的人力成本。
沃尔玛和亚马逊的对比,反映了机器人或者说自动化方案部署和运营中的一个关键点——产品要与业态、场景合理而紧密地结合。回到Bossa Nova的货物巡检机器人,本身其产品可能就有“杀鸡用牛刀”的风险,因为货物巡检——即盘货、清点库存并不一定需要能自主移动的机器人。去年5月份,沃尔玛在纽约州推出了一个新的“未来商店”,智能零售实验室(IRL)。该商店在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套摄像头,其功能就是监控库存状况和货架上的商品摆放。
另外,机器人也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向多面手人类靠近。就在沃尔玛与Bossa Nova分道扬镳的前一个月,沃尔玛宣布旗下的会员超市山姆俱乐部(Sam's Club),在经过六个月成功的概念验证之后,决定把与Brain Corp公司研发的Tennant T7AMR自主地面清洁机器人添加到美国的599家商店中。最重要的是,这款清洁机器人可以执行双重任务,即在拖地的同时扫描货架,一机多用。
可见,比研发出一个看起来“黑科技”的机器人重要很多的是:要深刻地思考,到底怎么用机器人。这也是当前中国自动化市场、机器人赛道的机会。中国有全球最丰富的的生产、物流、消费场景,是打磨特色方案的试炼场,诞生“聪明用法”的培养皿。在更广的全球范围内和更远的未来,“用好机器人”还面临一个更复杂、难解的问题:人类对机器人的态度。一直以来,美国一些批评人士就对机器人不可避免取代零售、仓库和维修工人的工作岗位而担心。联合食品和商业工人联盟(UFCW)就曾对沃尔玛的项目变革发表声明:“毫无疑问,沃尔玛使用自动地板清洁机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和工人提供服务。如果沃尔玛在每家商店都这样做,那很有可能会毁掉美国5000多个维修工作岗位。”不过,有经济学家认为,新技术就算会减少原有工作岗位,也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在此次沃尔玛叫停1000台机器人部署计划的背后,也有这种担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玛美国CEO John Furner 担心顾客在商店看到机器人会感到奇怪,影响部分线下消费者的体验。
购物者与Bossa Nova机器人相遇
比如去年春天,亚马逊的Amazon Go就在旧金山遇到了挑战:代表旧金山第五区的监事会成员Vallie Brown在当年2月底提出了一项旨在禁止无现金零售商的提案,并将Amazon Go无人零售店纳入其中——理由是Amazon Go等商店不收现金,而很多美国人会因为隐私考虑不开设银行账户,只使用现金,这将影响他们的购物权利。作为极客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禁用城市摄像头的旧金山一直走在正视科技伦理风险的前列。不过,方兴未艾的机器人和自动化正在向上发展的轨道中,他们眼前考虑的更多还是功能层面、商业层面,如何“好”。至于哲学层面的好,这确实不是企业家和工程师有余裕思考的范畴。事情常常如此,智慧带来的问题,往往需要更大的智慧才能解决。2020「甲子引力」大会将于2020年11月14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重磅开启!甲子光年将邀请专家学者、科技企业创始人、产业龙头企业高管、投资机构合伙人、国家相关机构、行业协会及产业园区代表等数千位嘉宾齐聚一堂,建立共识、巅峰论道、定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