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诗歌稿本《石田稿》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相城人,终生隐逸。其精湛的诗书画成就,开启了明代中期吴中文学流派、吴门书派、吴门画派等各艺术流派。其诗名早于画名,诗风飘逸,历代诗歌评论家对其诗歌均给予很高评价。沈周诗集在明清时代便受到重视,明弘、正、万、崇等年间即多次刻印出版,清初以后亦有多种抄本传世。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石田稿》为沈周诗歌稿本,也是其存世最早诗集版本,收诗近1200首,页面上随处可见作者批校修正之语,其造诣精深、风格颇殊的前后期书法艺术亦借此一现。稿末有文徵明抄配石田未入稿诗3首,师徒二人书艺相得益彰。此书先后经名家递藏赏鉴,明季先在文氏正气堂,后为钱罄室所藏,吕仲成曾经赏鉴,清初入朱卧庵桂髓楼,康熙间经陆殿元珍秘后又在兰陵南有堂,后归宝宋楼……故首末留有名家藏书印、鉴赏印几十方,稿后有清缪曰藻、陈鳣跋。据缪跋称,此书为“真天下寡二,人间少双之宝”,版本价值弥足珍贵。《石田稿》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付梓以行,吏部尚书童轩为之序。据童序,稿成于成化十年,后有所增益,录成化十九年(1483)前诗,即沈周23岁至57岁年间诗歌,内容较后来版本更为丰富、可靠。文学、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沈周卧游一生,平生雅集交游无数,结交对象有家族世交、姻亲友人、诗画名流、隐者高士、儒业书画之师、私淑弟子等,他无计朝野季昆,长幼老少,上至六部尚书,下至彩笺坊主,有世交,亦有迟至八十订交者。《石田稿》中为数可观的交游诗便呈现了这一景况。仅依《石田稿》,便可见其所交友人逾300。众多角色之中,沈周以在野身份所交缙绅大夫、高官显宦最值得一提。《石田稿》中《和吴匏庵所题拙画诗韵》自序云:
匏庵吴太史偶见予画,喜为题,志一过,以故吴人有求于太史者,辄来求予画,以饵之。遂使予之客座无虚日,每叹为太史所苦。……吁,予画不足重,岂太史之重之见借乎?景和装潢成轴,袭而收之,是爱屋上乌也。
匏庵吴太史即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为沈周同乡。成化八年(1472)状元及第,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二人可考交往最早时间在天顺七年(1463),此后二人就经常同游连榻,往还唱酬。从这则序言可知,最初正是因为吴宽喜题周画,所以凡有求于吴宽者,送上一幅周画则可。吴人为求吴宽而争相索画于沈周,更加显示出沈周画作的政治价值和权力价值。
由于沈周友人身处高位,于馆阁之间流播的关于沈周的只言片语使得沈周声名鹊起,多种笔记都记载了地方官员因馆阁重臣对沈周的尊崇和推介,而由怠慢骤转恭敬的逸闻趣事。因“一时巨公胜流,则皆推挹其诗文”,又以得藏其作为荣,争相索画及题跋,沈周富藏名画法书古物、精于鉴赏及工诗善画之名在高官名流的口耳相传中享誉海内。所以沈周虽然优游林下,却名满天下,曾被宪宗征召,上官缙绅也举荐、延揽数次,然他均能巧然应对,完美推脱。他曾多次以一介布衣直斥当朝元老,陈说朝政时弊、议论政治得失,然一生无祸,全身而处。恰如其徒文徵明所言,先生以布衣之杰,隆望当代。(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