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热搜也不敢挂

去年有部电影,后劲极大。
《婚姻故事》
直指现实的婚姻关系:真实,细腻,残酷。
从一见钟情到咬牙切齿到互相凌迟到精疲力尽,结婚到离婚,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心力与幻想。
那撕心裂肺的争吵,每每想起都是恐婚警告。
但今天要说的这部,比其更沉重——
它表述的不限于婚姻本身,更是女性那种无声呐喊的歇斯底里

女人的碎片

女性题材。
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和编剧卡塔·韦伯的疗伤之作。
故事说简单点,不过就四个字:

女人丧子。
背后却暗藏着数之不尽的悲剧。
电影一出,口碑飙升。
豆瓣开分7.8,稳在7.7。
烂番茄新鲜度升至76%。
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加拿大电影提名。
今年角逐奥斯卡的黑马。
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简言之:一位母亲/女性的失去与新生。
01
电影的话题颇为沉重。
在开篇第一幕的阴郁色调就能感知得出,这片绝不简单。
事情要从电影差不多前半个小时说起。
有如恐怖片一般的窒息——
前半个小时的剧情,是几乎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讲述的只有一件事:生孩子。
屏幕中女子的呻吟喘息嘶吼咆哮,那种临场感与真实感,极为怵目惊心,但这痛苦背后其实是相爱夫妻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妻子玛莎(凡妮莎·柯比 饰)提早咨询过助产士,与丈夫肖恩(希亚·拉博夫 饰)沟通商定后,想要在家生孩子,记录这美好的一刻。
不想,她羊水破的时候,约好的助产士正好有事在帮别人接生,不得已只好临时换了一个玛莎不太熟悉的助产士。
在准备生产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幸福。
玛莎疼痛难耐,肖恩就在一旁讲笑话哄她开心,还给浴缸里放好水让她舒适的分娩,眼神中都是宠溺。
她疼,他就紧抱着她,让她咬着自己止痛。
在助产士的帮助下,两人的女儿生了下来。
然而就在夫妻俩抱着刚出生的女儿满心欢喜时,下一秒意外突然发生。
女儿全身发紫,危在旦夕。
救护人员的紧急赶来也于事无补。
长达近半小时的长镜头简述了分娩到丧女的全过程,充满着窒息感。
从三口之家的憧憬变成丧女之痛的悲惨,电影就在把女人的痛苦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给了观众。
玛莎想要迅速从伤痛中走出。
再出现的她以一身红色大衣亮相,看似重生,实则身心早已破碎不堪。
回归工作,她还是一副女强人的形象。
穿着高跟鞋姿态十足,身下其实垫着尿不湿。
化着精致的妆容,却会不自觉地流出奶水。
逛街时会不自觉地在童装店驻足,看到可爱的女孩会忍不住盯着看。
原本她也会有个女儿的。
她没有歇斯底里的崩溃,却更让观众如鲠在喉。
她故作坚强的样子,才更让人心疼。
02
对玛莎来说。
丧女,只是痛苦的开端。
在其之后的种种,才是一次次险些击垮她的根源。
电影集中于三点矛盾,全部施压于玛莎的身上。
与丈夫的隔阂。
夫妻关系的困境具体体现于性之上。
玛莎不愿与肖恩有性生活。
在她还未走出痛苦时,面对肖恩突来的欲望,她满心排斥抵触,她无法从痛苦脱离,也无法找到情爱的快感。
面对妻子的冷淡,肖恩出轨了。
在丧女的痛苦和妻子的崩溃中,他选择逃离,而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纵情下半身。
而玛莎也在夜店与人缠绵热舞,但她却无法全情投入,最后还是落荒而逃。
与母亲的疏远。
玛莎的母亲希望她能坚强。
母亲是个强势的女人,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方式以帮助女儿站起来,即便女儿并不理解。
从前期就能看得出,玛莎与肖恩有着明显的社会阶级差距,就连两人的车也是母亲购买,他们的婚姻中母亲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阻碍角色。
矛盾愈演愈烈。
母亲在与她强烈的对峙中,虽然每句话都是嘶吼着喊出,却能看出浓浓地爱。
与助产士的斗争。
 
不可否认的是,造成这场悲剧的结果,有一部分是因为助产士的失误。
所有人都在逼迫着玛莎向助产士发起诉讼,让她坐牢,获取赔偿,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这却并非玛莎想要的结果。
在这矛盾中你会发现,好像没有人在心疼玛莎的丧女之痛。
让她坚强,求她原谅。
作为这其中承受痛苦最深的母亲,她却要逼着自己去接受。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猜得到,女性的告别与和解。
但过程,太痛苦了。
03
9月17日——4月3日。
这是电影中的时间跨度,也是一个女性从无比悲痛中走出来的时间。
电影中用了大量地意象,来表达女人碎片重新拼合的过程。
时间。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电影的每个月都在讲述着婚姻以及玛莎内心变化的过程。
12月-2月时,正值寒冬天冷,也是玛莎心中最崩溃难过的时刻。
她抽烟放纵,混迹于夜店夜不归宿,整颗心都是冰冷的。
到了三月之后,窗外已有了一些春意,画面也从阴沉变成暖色。
这时的玛莎也从这场悲惨中的事件中走了出来,她决定放下了。
大桥。
电影的开篇就在盖一座桥,而这本身似乎也是对故事的隐喻,崩塌——重建。
从开始到建成。
肖恩说让女儿成为第一个走过这座桥的人,最后玛莎拿着女儿的骨灰撒在建成的桥上。
这也是证实女儿在这世间的存在。
只不过这是最后一次,她该离开了,也该释怀了。
苹果。
丧女之后,玛莎就爱上了吃苹果。
甚至就连在法庭上,律师问她对女儿的感觉时,她也说女儿散发着苹果香。
她对苹果的执念,就是对女儿的依恋。
电影最后有这样一幕,玛莎将吃过的苹果核包好放在了冰箱里,再拿出来时,发现苹果核发了芽,这也是种新生的希望。
电影有些残忍。
映射着的却是女性的现实。
《星空演讲》的节目中,人大教师梁鸿就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接到邀约,去采访村里一对孩子不幸被淹死的父母。
梁鸿暂时和孩子母亲一起住,但夜深之后都能感觉到孩子母亲没有睡着,在通过聊天才知道,自从丧子之后她晚上再没睡好觉。
每个深夜,都是独自痛哭的时刻。
因为已经再有了新的孩子,她不得已撑住自己站起来,坚强是母亲唯一的选择。
就像这部电影中的玛莎。
我们看到的是她愤怒争吵中留下的泪水,在崩溃边缘的嘶吼,却从未见到她抱着丈夫、母亲尽情地痛哭难过。
面对苦难,所有人都想要找到源头去发泄、去责怪,只有玛莎独自承受这一切,内化自己的痛苦。
在这悲剧中的女性,明明是最大的痛苦接收者,却没人能听到她内心的声音。
她只能在心碎到重建中自我疗愈。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那破碎的心真的能够愈合吗?或许伤疤永远都在。

点“在看”,女性真的很伟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