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霞:黄梅茶趣泛幽香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清晨,雾霭轻绕山间,一垄垄茶树象绿褐相间的云锦裹在山腰。身着瓷蓝碎花衣的茶花姑娘,淡雅清新如那朵茶树花,纤指尖尖捻着长长的麻花辫梢嘴里轻声哼着黄梅调里的小情歌,双眸熠熠生辉,凝视着美丽的茶园,构思着明春的茶文化的宣传筹备,优质茶的推介。
黄梅茶在唐代时期,陆羽就收入《茶经》,"蕲州生黄梅县山谷也。"独特的地理位置,山谷自然湿润气候,山峰峻美秀丽,海拔一千二百多米,长年云雾缭绕,且秉承了陆羽遗风,成就了黄梅茶的高品质。中国茶评会上,黄梅茶多次获得金奖,并成为部优产品的称号。
黄梅的茶文化艺术走遍村寨百姓家,走进省城茶博会,走上中国茶评会,处处放异彩,开鲜花。茶文化在釆茶歌里凝露升华,在"和、敬、清、寂”里感知、体味、领悟,纳戏韵,沾佛缘,敬茶礼,生生不息,传承内涵,更添茶中的儒雅魅力,给人视觉听觉上的愉悦。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老妪小儿皆是角。对花春风里,观灯黄昏后,黄梅悠悠唱古今,一曲黄梅牵乡愁。
釆茶歌儿成大戏,茶听戏歌展娇韵,仙女下凡来,槐荫树下结鸾俦,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一部《传灯》黄梅禅戏让黄梅蜚声四海五洲,新戏《青铜恋歌》惊艳京城里,楚文化在强国梦里张扬而绚烂,古典与现代在剧中激情碰撞,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新视觉”艺术体验。
清明谷雨四月天,油菜花香麦穗新。茶花姑娘的茶文化艺术表演,在多云山下的小溪河边搭台摆阵。茶花那手绢儿舞得眼花缭乱,脆嫩甜美欢快的《打猪草》唱得韵味十足,抑扬顿挫,一句娇嗔摄人心魂,黄梅腔调的念白亲切自然,接地气。乡里土味浓厚,老少易懂。
几位旗袍女子,掩膝挪步,玉壶含烟,洗杯沐茶,冲泡青翠的香茗,一片片绿芽儿飘浮在洁白的玉瓯中,轻盈飘逸,舞动着曼妙身姿。茶烟袅起,暗香幽浮,迷离惘眼,茶香牵魂尘缘未了,浮生若梦沉醉千年。
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就来源于民间的采茶歌,起于云飘雾绕的紫云山、多云山间、苍茫的太白湖樵歌畈腔采茶调。曲风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真实活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古时江北岸低洼,水灾频繁,"江行屋上,民处泊中",昔日黄梅人为逃荒灾,纷纷学唱黄梅戏,打连厢等,行乞他乡至长江中下游一带,黄梅调沿途得以发展壮大流传。民间艺术家邢绣娘组台搭班演出,徽商的资助支持,为黄梅戏的形成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听戏曲儿,赏茶艺,品香茗,闲敲棋子落杏花,小桥烟雨柳丝摆,优哉游哉,人间乐事尽享其中。
一杯清茶,溶入地域文化元素,是一首无字的美诗篇。
几点青峰,沸水泛花晕开了碗底,是一幅无墨的山水画。

作者:何晓霞   县妇幼保健院医生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