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行:路过紫阳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到紫阳纯属偶然。在湖北随州银杏谷游完后返回武汉,在武汉博物馆里又发现了一个上津古城,于是临时动议就去了郧西县,游完上津古城,当天中午开始返回,可是车至白河县遭遇堵车,看情况一时半会通不了车,东想西想想不出怎么走,最后影友提议干脆绕道西安返回,这样,湖北行就变成了鄂陕行。由于在白河耽误了时间,到达西安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这时天上飘着雪花,为了安全起见,当晚就在柞水县城入住。
第二天一早驱车往回赶,路过汉江时,眼前一亮,被汉江之上一个漂亮的小山城吸引了,停车下来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到QQ空间里,引起了Q友们的赞叹。车继续前行,忍不住又停车下来再拍。后来干脆把车开过江去想进去看看这座小山城。在手机上查阅了,方知这小城叫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得名。
我们从山脚下沿石梯向上攀登,用随身所带的小相机拍片片。在紫阳呆了近两小时,从山脚到山顶,再从山顶到山脚。感觉这个小山城的味道很足,虽然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但是近一百多年的建筑物都能够看到。特别是山顶居然还有一个占地20多亩的广场,在广场边可以俯瞰万山丛中的汉江风光。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巴山北麓,县境西面与四川省万源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城口接壤。
紫阳是全国著名的富硒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基地,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生产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是一个值得每年去小住一段时间的地方。
过了桥以后,我们将车停在了桥头停车场,然后从山脚下沿石梯向上攀登,边走边拍照片。
爬行了一阵感觉有点累,歇了一会儿气,回望了一下汉江上的这座大桥。
看见这些住户住在这样陡的山坡上,平时倒不觉得什么,还有点江景房的感觉,要是到了山洪暴发了季节还是挺可怕的。
这坡上有许多还是石板房,传说紫阳石板房从秦朝有了,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紫阳人靠山吃山,靠山住山,从山上开采石板做瓦、以石块做砖、用石板铺地,建起一座座最生态最自然的石板房。石头做成的房子最美的当属屋顶,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板从屋檐铺起,块块叠压,层层排列,至脊而收。
爬上山顶后,从这个门里进去就是一个农贸市场。
进入农贸市场门口就是一个风味酒家,女厨师正在忙着烧猪脚,看来是在准备中午用的食材呢。
农贸市场一角
农贸市场里从事茶叶批发销售的门店比较多,在这里我知道了陕西好茶在紫阳,紫阳好茶在焕古。
据说焕古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镇,每逢新茶上市时节,那个小镇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看来有时间一定要去游一游,小住几天。
茶叶店门口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孩,顺便给他拍了一张,小住这娃娃应该在读小学了吧。
从农贸市场的漏洞里看见外面一座高楼拔地而起。
农贸市场门口
走出农贸市场,眼前出现一个占地20多亩的广场,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小山城里有这样一块平地大家享用,实属不易啊!
围着广场转了一圈
在广场边可以俯瞰万山丛中的汉江风光
听当地人说县城内有个老古董——东城门楼,马上决定去看看。紫阳不愧是山城,城区道路非常狭窄,多坡道,开车不易,走起也挺累,好在东城门楼不远。
东城门位于紫阳城区桥沟路中段南侧,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嘉靖35年(1556),城门高7.5米,厚3.06米。因战乱受损,于明崇祯11年(1638)修复,并加高1米。此后,于清顺治7年(1651)因战火而坍塌。光绪9年(1883)再次修复,城楼加高成三层八角状,其结构交错精巧,造型富丽壮观,民国5年(1916)又一次重修,留存至今。
现保存下来的城门楼为砖木结构,青砖长0.4米,宽0.2米,厚0.10米,一顺一丁砌式。台基高约2米,青毛石砌筑,十一级台阶。城门总宽10.5米,进深6.95米。通高11.5米。正中辟砖劵门洞,门洞两端宽2.64米,高3.4米;中部安装门扇处宽3.2米,高4米,门扇已毁。城门劵顶为二劵二伏砌式(即:一层立砖,一层平砖,交错各砌两层)。
紫阳置县500多年,修筑城郭的历史已有460多年。城垣历经天灾人祸,多次修葺重建,东城门是唯一的古城垣遗存。它不仅见证了紫阳的悠久历史,还见证了红色政权的诞生。
在城门两侧的墙壁上书写着《中原军区布告》。该布告是1948年10月1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邓子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亲自签署颁布的。布告阐述了党和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严明的纪律以及方针政策。“文革”中,为保护书写于城墙上的《布告》,用泥覆盖其上。1978年,中共紫阳县委宣传部派员剥去覆泥,但字迹脱落严重,后经对照修复,恢复原状。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东城门信步游览,道道巷巷的石板阶梯交织如网,两边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明清所建,泥巴墙、木牌面、石板瓦,古香古色、典雅别致,四合院、吊脚楼、独家小院,错落石致,景色如画。
可惜同行影友忙于回去上班,我们也只好在快到11点的样儿离开了紫阳。过桥后,回望了一下紫阳县城,再次感叹她的美丽。
这次紫阳之行只在老城区晃了一下,回来后查阅资料才发现,紫阳还有一些值得去游一游的地方呢。
文笔山道文化主题景区
文笔山国家AAA级景区位于紫阳县城汉江南岸,景区分为文笔山休闲公园、真人诚信文化园、道教养生谷、滨江商业步行街四个功能区,融道教文化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文笔山因山势 “形似笔架”、“文笔参天”而得名。景区内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著述立说,留下《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著述,成为道教南派重要的著作,为紫阳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文笔山上可以俯瞰紫阳县城全景
陕南小武当——擂鼓台
擂鼓台位于凤凰山中段的紫阳县汉王镇,相传三国蜀汉名将张飞曾在此擂鼓退敌,故名擂鼓台。登上擂鼓台,北瞰月河川道,南临汉江谷地,既有峻岭峡谷,又有高山阶地;既有尖峭嶙峋的干仞绝壁,又有姿态万千的山间溪流。山顶有真武上殿,山腰为下殿,中有“关南第一峰”题额,每逢雨后初晴,峰顶葱郁彼白云环绕,仙气逼人。
珍藏的壁画——北五省会馆
明清时期,紫阳县瓦房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成为整个陕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有西北“小汉口”之誉。1952年,北五省会馆被改造为瓦房店乡政府粮库,为了防止粮食受潮,粮库在正殿、过殿墙壁上加装了夹层。55年后的一场大雨,县文物管理人员在查看灾情时,意外发现了壁画的痕迹,封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清代壁画方才重现于世。
惊险刺激的任河漂流
巍巍大巴山,悠悠任河水,任河从高山峡谷中奔涌而出,一年四季温润如玉,清澈见底。大巴山的雄奇险峻,造就了任河的跌宕起伏,八百里任河,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滩险浪急,很适合漂流。谷狭滩险,山幽水碧,与峭拔伟岸的巴山浑然一体,形成绵延雄奇的山水长卷,让人叹为观止。
历代名茶的生产地——焕古硒茶小镇
焕古镇,位于紫阳县西北部,依江而建。从紫阳县城出发,水路、公路都只需半小时左右便可到达。舟行江上,看群山淹没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旭日初升,看朝霞洒落了满江碎金,如诗如画。焕古茶镇是紫阳历代名茶的生产地,早在唐代其所产茶叶就被作为贡茶为宫廷享用。这里茶园景色别致优美,游客在这里采茶、品茶、卖茶的同时,可以尽享这份宁静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