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黄连复方的系统梳理与应用方向

昨天讲了黄连解毒汤,那么有必要系统性的对以黄连、黄芩作为主要药物的方剂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这样更方便大家直观的理解黄连黄芩应该如何运用。这里的方剂以伤寒和金匮的经方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泻心汤类方。

泻心汤证是以腹症的心下痞为使用目标,这里的心下痞主要指的是胃部,也就是剑突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有胀满感,病人感觉堵得难受,该处有阻力和压痛感,另外个人认为也包含心口憋闷感。

由于患者体质不同,病势的虚实也不同,临床上可以分为适应于实证泻下的泻心汤和适应于虚证温补的泻心汤类。前者是实证热证,用苦寒清热方剂治疗,代表方剂有三黄泻心汤和昨天讲的黄连解毒汤,后者是用寒热平调的和解法,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些方剂都是以黄连黄苓配伍为基本药物组成的。

偏泻下的泻心汤类

三黄泻心汤是以苦寒清热的黄连、黄苓、大黄组成,对于黄连和黄苓,有调节胃液分泌,抑菌消炎作用,宽泛的来说是有健胃效果的,主治胃部因炎症导致的痞满。大黄之前讲了,不单有泻下作用、本身还有很强的消炎抗菌和改善因炎症导致的充血肿胀状态。适用证与昨天讲的黄连解毒汤类似,主要是实证和热证明显,体力好,有便秘倾向的患者。

黄连解毒汤是将三黄泻心汤中的大黄以黄柏和栀子替代。黄柏和山栀子兼有利尿和抗菌消炎作用,辅助黄连黄苓。由于消炎、解热作用可缓解胃部因炎症导致的充血肿胀、由于利尿作用可排泄血液中的毒素。与三黄泻心汤相比,本证没有便秘倾向,而是以小便不利、小便短赤为目标。

昨天还提到了栀子柏皮汤和茵陈蒿汤这两个方剂,严格来说,这两个方剂不属于泻心汤类,功效上更类似于大黄剂。

栀子柏皮汤是从黄连解毒汤中去黄连黄苓外加生甘草。相比而言消炎清热的效果是缓和的,而山栀子是有利胆作用的,适应于虚弱体质的的黄疸和肝脏病引发的皮肤瘙痒问题。

茵陈蒿汤这个方剂之前专门讲过一起,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和黄疸的重要药剂,由山栀子、大黄、茵陈组成,适用于实证的肝胆系统疾病。

清热的黄连解毒汤和补血活血的四物汤组成的方剂是温清饮。黄连解毒汤有消炎、解热、镇静之类的效果,四物汤有促进血液循环、补充血液、镇静之类的效果。整体来说是一个治疗炎症合并血液运行不畅的方剂,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治疗上热下淤的方剂。

体征上有身体上部充血和下部血液运行不畅的倾向,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这一类的女性患者:上半身脸发红、皮肤干燥而且有皮疹痤疮、皮肤瘙痒、容易上火,月经经期延长、崩漏不止、小腹刺痛。

在泻心汤类的关联方剂中有五淋散和龙胆泻肝汤。五淋散是从黄连解毒汤中去黄连黄柏,然后添加活血清热的的当归、地黄、赤芍和利尿的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滑石和缓和的甘草组成的治疗下焦湿热的的方剂,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使用指征。其实这就是现在说的急性膀胱炎和尿路感染性疾病。

龙胆泻肝汤是从五淋散中除去赤芍、茯苓、滑石,添加了苦寒药龙胆。加强了黄芩栀子的清热消炎的作用,弱化了利尿通淋的效果,整体上更侧重于热证,也就是适用于感染的急性期。

再来看偏于温补的泻心汤类方

半夏泻心汤是在三黄泻心汤的基础上去大黄、加偏温的党参、半夏、干姜,调和药性的大枣、甘草。黄连黄芩治胃部的炎症。半夏抑制恶心和呕吐,党参、干姜使胃肠功能恢复。大枣和甘草有调和药性与缓和药效吸收的作用。是治疗偏虚证和热证。

这里说热证其实不准确,准确的来说是没有明显的寒热证,如果以炎症来说,是慢性的胃肠炎症,热证不明显,而且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有脾胃偏寒的表现,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有明显的腹泻、呕吐这些胃内停水的症状,说寒证也可以。

黄连汤是将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苓以桂枝代替,加强了温补和活血的功效。适应证几乎和半夏泻心汤相同,现在主要也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以患者自觉胃部发凉疼痛为使用指征。

基本上常用到的黄连黄芩方剂就是这些,这些方剂都是围绕黄芩黄连的抗菌消炎清热这三个功效展开,治疗的疾病也是以炎症为主,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偏急性炎症或者是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

而以半夏心汤为代表的方剂,更侧重于慢性炎症,治疗上以清热治标,温补治本为原则,这样梳理下来,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明天讲一下柴胡这味中医上重要的疏肝清热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