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狂舞起那一曲交响
田园狂舞起那一曲交响
——欣赏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文/梓楹
静夜,乐声响起,一段久远的田园交响,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姗姗飘来。我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音乐的激动止于寂寥。今晚,就让勃拉姆斯狂舞起那一曲田园交响驱散这个冬夜的寒冷。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十九世纪后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他的交响曲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大气宏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流露,而仍带有自己的特点。他的音乐作品戏剧性可说来自贝多芬,对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的兴趣显然效法于舒伯特,他个人热情叙述音调,则更接近于舒曼。他的作品继贝多芬之后是西欧交响乐音乐的杰出典范,《D大调第二交响曲》凌驾于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之上,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
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创作于1877年6月,他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奥地利避暑胜地时,在一种明静安适的环境里,他以罕见的流畅笔触顺利地完成了这首《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表现那种为幸福而同命运搏斗的宏伟戏剧性截然不同,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明媚的田园风俗画,它在气质上更接近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勃拉姆斯并没有直接描写和模仿气象万千的大自然,而是以流畅优美的旋律、精巧细致的结构和高雅质朴的气质,烘托一种和煦温暖的气氛,在动人的情绪之中,抒发出作曲家欢欣的情绪。他运用了德、奥民歌和民间舞曲,反映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快接近慢板的圆舞曲、D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它是表现明朗清新、充满喜悦情绪的乐章,有如落日余辉,浑厚的低音弦乐在明亮的木管乐器对答之中奏出了优美的主部离不开题,揭示了情绪,充满了内在动力感。
第二乐章,安静缓慢的柔板、B大调、4/4拍子、复三部曲式;这一漫板乐章是属于勃拉姆斯的高超的哲学抒情诗中最独特的篇页之列。它是安静缓慢的柔板,在总体上是明快的,但是,那些孤寂沉思的情绪时时袭来,好象是回忆逝去的年华,又象是追赶着春光匆匆离去。它以复调技巧,表现抒情特色,大提琴以深沉的低音音色奏出带有安抚色彩的旋律。
第三乐章,快板、G大调、3/4拍子、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这个乐章十分妖媚优雅,它那奇特的节奏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维也纳慢速的边德勒舞曲,以朴素明朗的德、奥民间舞曲音调,在音乐中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第四乐章,快板、D大调、2/2拍子、奏鸣曲式。这一终曲乐章充满欢乐和毅力,富于蓬勃的朝气,充满了澎湃的热情,乐章之中把作曲家的欢乐激动的情绪进一步升华,达到狂欢的颠峰。它形像地再现了民间的节日欢乐的五光十色的画面——有时象海顿那样活泼而有生气;有时象莫扎特那样温柔而多情善感;时而又象贝多芬那样刚毅而精力充沛。它以勃拉姆斯所特有的那种连绵不绝的抒情气息,奠定了终曲乐章的欢快乐观的气氛。整部交响曲在一些狂喜的欢呼似的和弦声中宣告结束。
聆听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一种完美的享受,音乐悠扬,层层叠叠;旋律明快,曲调流畅,富丽堂皇,轮廓鲜明;那宽广的步调,进行曲的节拍,给人一种自豪的感觉。管声、弦乐,自然缓缓流淌。一曲浸润着田园风味的欢乐庆典,一个民间游乐、狂欢、闹笑、嬉戏、的歌舞场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音乐穿越时光,岁月虽然老去;音乐穿越时空,生命依然年轻。一串乐音,一曲交响乐,朝一个方向又重新扬起,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欣赏这曲热血沸腾的田园交响乐,为这个寒冷的夜晚增添了许多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