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行为如何出卖真实想法?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行为如何出卖真实想法?
    行为体现个人知识
    1.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还有人说,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这些话背后都是一个意思:一个人的行动,最能反应他真实的想法。无论一个人吹得天花乱醉,但他行动起来却是另外一幅样子,我们就难免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
    2.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碰到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口口声声专业,却没有拿出对公司有利的工作结果。他们口口声声爱某人,但当另外一半需要他帮助时,他却销声敛迹。所以,检验一个人是否靠谱,就是他的行动。人的行动可能骗人,但是,人的行动也可能出卖自己的真实想法。
    3.某HR负责人,以自己更专业为由,拒绝其他人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由此可以推断,此HR的专业度存疑。一名专业的HR负责人,应该对心理学有充分的了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有许多与身俱来的偏见,而人的想法,特别在社会科学中,并不会因为学了某种专业就一定显得靠谱。若要使自己的观念更加靠谱,就一定要经得起任何质疑。由此,可推断此人其实并不专业。因为专业与否,已体现在他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不了解,以及自己的行动中。
    4.中国很多人信佛,他们常在朋友圈晒自己多么信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为人处事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与佛家的教义严重不符。此时,你便可以判断此人是虚伪的。或者他在用宗教麻醉自己。他用行动出卖了自己的真实观念。
    5.这说明,通过言语沟通去了解一个人是不够的。要通过他表现的行动,来判断此人倒底有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厉害。所以,企业招聘时采用的试用期,以及男女之间的试婚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对人们口中所讲的东西,不是彻底地信任。
    6.因为默会知识的存在,人是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观念表述出来的,但这些默会知识,可能通过行动表现。
    7.欺骗是一种动物的生存策略。人类也不例外,世间充满了欺骗。人们可以通过言语欺骗,也可以通过行动欺骗。所谓说一套,做一套。我们称之为言行不一,虚伪。但无论如何,我们评价一个人,不仅应该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以及做的事情是否达到他所承诺的结果。
    8.可能这样说更加严谨:行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特别是要自己掏钱的行动。
    观念左右人的行动
    9.人的行动,总是受观念的驱使。这与斯金纳一派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所以改变环境,便可以改变行动。但人的行动,终究是靠人的大脑中产生的想法,去指挥自己如何行动的。想法不同,对环境的判断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行动。
    10.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人的行动。原因是,人是自利的。每个人的行动,都总是朝着有利于他自己的(至少他这样认为)的方向行动。这是人的行动背后的逻辑所在。
    11.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会做出不同的行动,这并不表示某个人观念上一定矛盾。行动是为行为人的目的服务。人们做出某个行动,实际上是满足于自己的某种不适。在A环境中,某人表现出热情奔放的行为风格,但在B环境中,同一个人却表现出拘谨。我们可以判断,此人要么观念变化,要么环境让他不得不做出看似矛盾的行为。但决定他行为的,仍然是他的观念,以及他的观念对环境的判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观念产生的某个自利的判断。
    11.我们或许可以把愚蠢定义为:那些达不到其个人目的的观念和行动。比如,一个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服务好顾客赚取利润,从而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却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不是合作共赢,所以就必须搞斗争。这就让企业内部产生了诸多内耗,企业生产效率下降。最后是大家双输。职业经理人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企业却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这些主动搞斗争的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是把企业置于危难之中,从而影响自己的长期发展。当然也可以说,他们的目的,与企业发展的目的并不一致。职业经理人错误的观念,带来了错误的行动。
    无知的行为人与知识框架的建立
    13.行为不一定都能达到个人的真实目的。由于任何行为人都面临知识问题,他们会对环境判断失误。即,他的行动与他的目的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如果一个人的行动,达不到他的真实目的,我们可以判断他的知识出了问题,加上由于行动与目的之间,还有时间上的距离,这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原来预计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行为人的行动,并不一定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只能从概率上帮助一个人的行动达到其目的,但是却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未来。
    14.现代工业下的专业化分工环境,让每个人专于某个专业,却对跨专业一无所知。学历越高,越不代表此人知识广博,而只能证明他在狭窄的专业内,研究更加深入。芒格所说的知识框架,的确可以帮助行为人做出与达到其目的概率更大的行动。在专业分工下的社会,人要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对跨专业知识的了解,就非常有必要。市场经济的社会是复杂的网络,充满了海量的、不可能被一个人完全掌握的分散、隐含知识。换句话说,在海量的知识面前,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个现状下,如何通过跨专业学习,建立起立体的知识框架,来帮助自己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应该是每个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要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我期望这样一种研修……

    我期望这样一种研修--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下午两点,在杨镇小学,我将围绕建设有温度的课堂组织一次研修活动. 这将是一次跨越学科研修.长期以来教师研修活动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 ...

  • 推荐一本阅读书籍《实用性阅读指南》

    知识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开始重视阅读,但是从小到大好像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高效阅读.我们在学生时代的语文老师会让我们画自然段.总结中心思想,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快速阅读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如何做阅读笔 ...

  • 学习的最大目的并非增加知识,而是改变行动...

    学习的最大目的并非增加知识,而是改变行动. 学习毫无疑问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可增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吗?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吗?是为了体现自己学富五车吗?学习了知识可以达到这些目 ...

  • 创造是唯一的道德目的

    创造是唯一的道德目的 文/抱朴子 这是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的人生座右铭,也是他描述课程本质的经典表达. 深以为然. 杜威和克伯屈都深受进化论影响,杜威抓住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了HOW的问题, ...

  • 【心理学科】懂得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懂得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文/赵  华     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最后都选择了"鸡娃"("打鸡血 ...

  • 微表情出卖了真实想法

    要说这世间最难懂的是什么?"人心"怕是第一位.有些人似乎在这方面有天赋,能准确感知他人的情绪,察觉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揣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情感,好像会"读心" ...

  • 【心理学科】行为心理学——出卖你性格的16个小动作

    [心理学科] 行为心理学--出卖你性格的16个小动作     虽然你我都不是心理学大师,但掌握一些技巧,同样可以把别人心事看得七七八八.     1.边说边笑:这种人与你交谈时,你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 ...

  • Lie to Me 买房时六大微表情出卖你的真实想法

    有时候,你根本不用说话,一个表情就能暴露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最近小编迷上了一部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算是一部老片子了.讲述的就是行为学专家通过对 ...

  • 【心理学科】“亲眼所见”未必就是真实

    [心理学科] "亲眼所见"未必就是真实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 ...

  • 【心理学科】每天自问10个问题,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每天自问10个问题,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那就很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 ...

  • 【心理学科】如何才能把看不顺眼的人看顺眼?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如何才能把看不顺眼的人看顺眼? 作者:David K. William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与我们交往的每一个人都会和蔼.友好.体贴.细心.大 ...

  • 【心理学科】性格是把双刃剑:十四种性格类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性格是把双刃剑:十四种性格类型     任何性格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性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纵观古今,每一种性格都有成功者,每一种性格也都有失败者.性 ...

  • 【心理学科】忙碌的父母,更要重视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忙碌的父母,更要重视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文/周瑞玲     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父母疏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这样带来的危害,但他们仍然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