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WeWork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杨莉莉​

未来,我们会怎样工作?

这是很多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尽管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信的是,任何人都希望在未来能工作得更快乐,更加享受工作和生活。就像人们憧憬中的工作环境也许各具特色,但终归不会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桌椅板凳——我们总有更高的向往和追求。

WeWork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并正向着“创造生活,不止生存”迈进,实现人们对于未来的期许。

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未来?WeWork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杨莉莉女士分享了这样一个未来:不仅是“工作”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

撰文 | 于翰婷

“我们”的吸引力

“我一下就感受到,这个地方充满活力与机遇。这种活力与机遇不仅仅体现在环境的设计上,更是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散发出来。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文化是什么样子——没有人在指挥,但它无处不在。”这是杨莉莉女士讲述中她与WeWork的初次相遇。

迈入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中海国际WeWork全球最大社区时,杨莉莉女士口中的“活力与机遇”似乎不是那么难以想象了。充满鲜活色彩的室内布置所营造的艺术感,与大楼外围的钢筋水泥丛林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差,这样的氛围下,观者紧绷的神经好像也得到了放松。

你无法分辨出在洒满阳光的落地窗前抱着电脑的人们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在饮品吧区域,来自不同公司的会员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和吐着舌头的柯基一起进入电梯到另一个楼层,能看到被调节到不同高度、参差不齐的办公桌前,人们或坐、或站的交谈着、工作着。

据介绍,这样可调节的办公设备正是由WeWork的会员所供应的,在任何采用了该设备的WeWork社区里,会员都能通过共同的系统实现办公习惯的无缝转移。

“在WeWork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而将改变身边每一个人,改变未来生活视为使命的平台,对我而言很有启发性。尤其对人力资源工作而言,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员工是否快乐,而这就是WeWork的魅力,也是吸引我加入WeWork,投入创业者生活的原因。把这样的能量和信念传递给身边每一个,向每一个人学习,在WeWork你会越来越年轻。”杨莉莉女士如是感慨。

通过营造开放、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社区氛围,WeWork吸引了杨莉莉女士,并正努力以同样的感染力吸引更多人加入WeWork。

“我们”的认同感

“业务是不是能做好,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很快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内部的产品、文化、使命,然后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日常管理、员工招聘等具体细节中。”回顾职业生涯,杨莉莉女士表示,这是在多年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验中,她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杨莉莉女士对WeWork的信念和认同也体现在这一点上。在她的介绍中,WeWork的企业文化和使命渗透在了企业运转的每一个细节。

从招聘开始,找到更“好”的人才就是指认同WeWork使命的多样化人才。为此,WeWork在面试里引入了“文化使者”这一特殊角色。各个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有可能会被邀请加入面试环节,成为“文化使者”,与候选人更多的进行企业文化相关的沟通交流与考察。“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实现文化传承,候选人通过‘文化使者’了解WeWork的企业文化,以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文化认同,提升团队凝聚力。”杨莉莉女士说道。

“我们还有一个‘文化运营系统’(Culture OS),在内部管理和帮助员工解决外部问题时会经常用到。企业文化会不断输出,输出的结果就体现在业务表现上。WeWork的文化是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我们甚至也会帮助会员解决文化相关的问题,因此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文化的流动中,通过与社区的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不断强化开放和包容的特质。”

2017年10月,杨莉莉女士刚刚加入WeWork,她的劳动合同是自己动手打印的。但在她看来,这就是一点点累积、创造的创业者精神的体现。“文化和使命能够让人将目光超越眼前的困难,更加关注怎么把事情做好。你能感受到,WeWork就是由我们这些人一点点创造起来的,文化和使命将大家链接起来,我们还会把这样的能量和信念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我们”成长,所以“我”成长

从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的优秀企业,到一家新兴行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除了产生共鸣的文化外,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机会也是杨莉莉女士所珍视的。

“WeWork是一家成长型的全球化企业,能通过一些新的岗位、同样岗位上发展出的新职责,为员工提供与企业一同成长的机会,还包括提供全球化资源,从更广的角度看个人发展。在WeWork,员工的成长路径不是线性的,而是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拿我个人举例,从初入职时WeWork中国100名左右的员工到现在1,000人左右,对我和我的团队也不断提出新要求,比如量化、非量化的新工具及不同科技方法在不断增长的员工群体中的使用。过去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可能是找到对的人,现在更多需要关注如何用新科技、数据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做决定,确保决策的有效性。”

对于像WeWork这样的初创企业,学习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杨莉莉女士也表示,不应该期待员工依赖过去的经验,而应该通过发展各种学习项目,让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增强学习能力。

“从行业角度来看,WeWork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做过,所以不能用经验去评判。我们为新员工提供了名为‘Better Together’的浸入式学习项目:员工不管处于什么岗位,都要根据岗位要求学会在社区为会员提供不同服务。通过这样浸入式的参与、互动,同事成为了最好的榜样和老师,而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年轻人所喜爱的,实现了大家共同成长。WeWork还在人员发展上不断投资,尤其针对经常与会员互动的一线经理,例如社区经理等。在成长中,需要让他们学习、发展数据分析和管理团队的能力,以此不断改善会员体验。”

除了职业上的成长,杨莉莉女士还特别提到,WeWork对于员工人生道路上的成长也十分关心。“WeWork的年轻员工很多,也会有人生成长的烦恼,比如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恋爱、失恋等,所以我们不单提供职业生活上的关心,还会考虑到员工人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比如在不久前的三八妇女节,社区团队组织员工与会员,一起探讨分享职场女性的健康意识和经验。WeWork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上升到生活层面,让员工感受到生活与工作的无缝融合,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从“我们”中,看到每一个“我”

WeWork的理念是打造一个办公空间,让人们畅享工作和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杨莉莉女士介绍,这样的理念也很好的体现在了对内部员工的关注上。

“要了解员工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人力资源战略需要与员工的需求相符合。在WeWork,大多数成员不管来自何方、有什么背景,都很年轻、有激情,对WeWork的使命非常有认同感,他们关注的不止是薪资,更是经历、环境,志同道合的伙伴等。所以要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培训发展项目。通过提供一些导师、伙伴计划,让员工在遇到困难时易于寻求身边人的帮助,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些年轻员工,非常勇于承担比他的年龄和背景更大的责任,WeWork也会提供充分的试错机会,并进行赋能,让他们能够‘Do What You Love’(做你所爱)。WeWork还非常注重反馈文化,所有人在一定时间都要去倾听身边同事的反馈,员工也要对其上司和周围人进行反馈,在反馈中探求如何改进。”

“在赋能上,以社区经理为例,WeWork会赋能社区经理决策的自由,让他们去更好的服务会员。”杨莉莉女士提到,WeWork每天的社区活动都由社区团队利用社区资源自行开发,管理层不会进行指派。“近期一个名为‘大师讲坛’的活动非常火热,该活动就是徐家汇的一个社区经理看到了这一话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自行组织会员进行的。”

“在WeWork,你能看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创造新的业务线。这是年轻人主宰的时代,年轻人也代表了中国的本土市场,他们希望在公司的发展中找到独特的个人发展机会。在中国,每个城市,甚至上海的每个社区都是不一样的,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优势。我们要抓住这种多元化,利用多种方法,吸引多元化的人才,让不同员工、会员等成员之间产生联系,让这样的多元化服务好会员和员工。”

在杨莉莉女士看来,开心也是多元化的。对于年轻员工,开心可能是成长机会和结识新朋友,对年长一些的员工来说,开心可能意味着成就感。让“我们”中的每一个“我”都能开心,这是WeWork的魅力所在。

工作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未来”一词有无穷的魔力,在WeWork希望构建的未来图景中,工作将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将和生活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WeWork关注的是未来的生活方式,而未来是给所有人的。每个人的背景有所不同,所以需求也会各式各样,这就给我们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因此,WeWork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模式,在满足用户当下需求的同时鼓励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用科技产品的创新,去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同时引领未来。”

采访最后,杨莉莉女士分享了她在WeWork的工作体验。

“WeWork的工作时间是弹性的,我通常会来的比较早,以便和美国等其他地区的同事进行沟通。上午可能会和员工进行交流,听听他们的反馈,见见候选人。有时候会出差,我喜欢和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同事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休息时间也不需要再找别的聚会地点,WeWork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成为了WeWork的会员。”

“走进WeWork,体验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我的未来,未来就在你的眼前。”

杨莉莉女士简介

杨莉莉女士2017年10月作为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加入WeWork,负责管理所有人力资源的职能,同时兼具打造独特的WeWork企业文化 。她在零售及快销品行业拥有超过16年的人力资源及企业管理经验。善于为企业设计符合业务发展的业务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引领企业组织合理变革; 同时,她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力资源模式和运作方案,从而吸引多元化人才、打造高效业绩团队、人才发展和领导力开发及塑造新时代的工作文化。

在此之前,她曾作为人力资源资深总监任职于耐克,负责大中华商业团队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及全球组织变革项目负责人,推动管理层组织转型,确保业务连续性并推动规模化的增长。她还曾就职于李维斯大中华人资资源总监,通过与领导团队的紧密合作,扭转李维斯在中国的业务效益并打造了致胜理念的高效管理层和团队。

杨莉莉拥有华东师范大学英语教育学士学位,及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关于WeWork

WeWork旨在构建全球工作空间网络,为全球会员提供办公空间、链接互动社区、提供硬件设施及服务。WeWork会员覆盖范围包括初创企业、自由职业者、中小型企业,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WeWork创造者社区旨在激励会员缔造有意义的事业、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助力会员事业及生活的共同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

WeWork由Adam Neumann先生及Miguel McKelvey先生于2010年共同在纽约成立,现在已在全球范围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

关于中国WeWork

2016年,WeWork社区在上海延平路开业,这是WeWork在大中华区和亚洲的首次亮相。随后,WeWork迅速扩张。2016年9月1日,首个WeWork中国香港社区Tower 535开业。在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 WeWork更有着支持“中国创造”的使命。进入大中华区以来,WeWork致力于助力中国完成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实验室”的转型之路。在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及会员的支持下,WeWork在充满活力的市场,行走在开创未来工作方式的前沿。

目前,WeWork在上海、北京、中国香港、成都、深圳、杭州、广州和武汉共有超过70个社区。 2018年,WeWork在中国顺利进入三个新城市。2019年,WeWork将继续拓展南京、苏州、西安、天津等城市的发展。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微软亚洲区人力资源总经理夏可涵

找到“星星”,留住他们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竞立媒体全球首席人才官Helen Brown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米其林集团中国区人事部总监Michel DEFAULT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绿城服务集团首席运营官金科丽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访谈。

《人力资本管理》致力于传递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

立即关注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