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们失去了什么

距离2019年的结束还有6天。
有人说,这一年的关键词是失去。
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被裁员,经济寒冬的风一直在吹;
一些人失去了生命——过劳猝死、绝症、自杀…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更多人失去了希望——爱跳槽的年轻人、35岁+假装去上班的中年人、被“歧视”的职场女性......
人们恐惧“被抛弃” 。
有人高喊着“人间不值得”——用“不在乎”消解焦虑;
有人呼喊着“越努力越幸运”——用“奋斗感”彰显存在。
但这些真的只是2019才有的“职场特色”吗? 
不是的,它们一直都存在。
只是大部分我们看不到,于是假装无事发生。即使是有幸被看到的部分,也会很快被新的事件淹没。
但有群人是可以看到的——HR。 
应聘-面试-入职-离职,只有HR才能如此完整地见证一名员工在公司的始与终。
但很遗憾的是,在面临裁员等事件时,HR很多时候只能发挥一个公司意志执行方的效用。
劝退是基本操作,和和气气协商赔偿方案算是好聚好散,但越来越多的骚操作是部分HR用尽各种手段威胁员工以达到减少赔偿甚至无偿辞退的目的。
于是,劳资关系愈发紧张,HR成了很多员工心中资本的爪牙,不再是可信任的伙伴,与公司沟通的桥梁。
录音笔竟成了这个时代唯一可靠的东西,多么讽刺与无奈。
很多HR本人也是满腹委屈,明明什么决策都不是自己下的,却因为是执行方不断背锅,承受来自同事的怒气。
但其实不必如此,也不该如此。
以下,是几个想和各位探讨的问题。
01
合法裁员很难吗?
我国《劳动法》对裁员的定义是:裁员专指经济性裁员,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简单来说,两种情况。
1.  公司经营状况不加,养不起那么多人了。
2.  经过评估,有冗员的现象,裁员更符合经济效益。
好比一艘大船,船上的人员已经让这艘船不堪重负无法前行,或者减少一些人员可以更快的前进,那么出于前进这个最终目标的考量,让一些人员下船离开无可厚非。
毕竟如果谁都不下船,只能一起抱团沉船。
所以,员工不妨把这看成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被“裁员”砸中的员工也不必哀声哉道。
被裁的人不一定是因为能力问题。只是在目前的公司,他已经无法为公司创造价值了,或者价值很小。那离开也是一次重生的机会,去一个更有希望的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
那些被温水煮的快熟的“青蛙”也可以清醒一点了。
贪图安逸不是错,但安逸导致的朝不保夕也是你要承担的后果。
经济下行的趋势我们无法阻挡,只能打起精神,努力应对。
那既然裁员没毛病,每次裁员事件在公众中引发的巨大争议究竟是什么?
看看劳动法就知道了。法律是底线,那么劳动法对公司裁员的要求是什么?
简单说就两点:
1.  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告知员工
2.  给员工“n+1”的经济赔偿
任何争议追本溯源其实都是利益纠纷。裁员对于员工来说是突发事件,员工需要时间来找工作,也需要经济补偿来过渡没有工作的日子。
你可以赶人下船,但不能直接把人丢下海。
如果公司按法办事,那怎么样都挑不出错,聪明的HR甚至会借此做一波雇主品牌宣传。他日江湖再见,依旧可以谈笑风生。
但是部分公司偏偏不愿意遵纪守法,他们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于是,HR开始出招。
离职证明、背调成了武器,辅以各种或真或假的威逼利诱,还真有为数不少的职场人被唬住,怕麻烦也怕影响到下份工作,选择了妥协。
提醒这些HR一句话,当你为虎作伥时,也要想想自己也是那条砧板上的鱼。
综上,HR的专业知识不应该化为匕首插向同事,即使他即将离开。
02
被习惯的“偏见”就合理吗?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被标签,被划分,被异化,这些都是职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人人都讨厌偏见,但谁也免不了成为其中一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Alice 25岁 互联网HR
“不愿意996的我却要招996的程序员

Alice是坚决的“8小时工作”拥护者,但作为一名HR,她很无奈。
她个人可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准时下班,但公司需要996的程序员。
开拓期的公司,时间就是金钱。
对内发布了新的工作时间标准——996;
对外搜寻肯吃苦熬得住的程序员——愿意996。
当然,其实996也是美化后的结果,实际工作时间是无法计算的,24小时on call。
每个人都需要拼命。
但是,给出的薪资并不具备竞争力。
996,又是一个职场人不陌生的词,尤其是互联网圈。
以工作时长论工作成就其实是一件非常不科学的事。
小学生都会学的乘法。
总产出=单位时间产出 X 时长。
公司能规定996,员工就敢努力摸鱼。
看似工作时间长了,但效率是上升还是下跌就不好说了。
同样的薪资希望员工付出更多,这是老板的人性。
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这是员工的人性。
当两种人性碰撞,就需要HR构建的缓冲带,来让天平两端的老板和员工平衡。
这个缓冲带由什么构成呢?
薪资、福利、发展空间、行业前景......
但这些东西如果过度夸大,就成了画饼。
以当代职场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一举动的厌恶程度,玩的不好就会反噬其身。
信任很难建立,毁掉却很快。
Jack 40岁 外企高管
“我的人生好像停滞在了离职那一天
名校毕业,一路在500强外企如鱼得水的Jack没有想过有一天是他会接到裁员通知。
公司要全面撤出在中国的业务。
一个公司的战略决定,影响了几百个家庭。
Jack开始积极地寻找内推机会。
但市场已经不欢迎40岁的中年人了,尤其是他这种一看要求就不低的“精英”。
其实Jack不缺钱,他只是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才40岁,职场生命好像就已经被宣告终结了一样。
这个冬天真冷呀,拿着咖啡走出星巴克的Jack如是想。
20出头的年轻人仰望着职场前辈们前行的脚步时不会想到,前辈们也在羡慕着身后毫无负担的年轻人,充满着希望与朝气,随时都可以弯道超车。
这条年长者与年少者的鄙视链,居然就这样奇妙的构成了一个闭环。
但正如我们假定40岁的人没有创造力一样,认为20岁的人就该全盘接受教诲。这是一种非常高傲且偷懒的想法。
用年龄来标签划分人群在这个年代应该被淘汰了。
不要让集体无意识的偏见毁了那个与优秀的人共事的机会。
Amanda 34岁 设计师
“我想做个好妈妈,也想做自己
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Amanda在出差回程的高铁上哭得不能自已。
很平淡的故事,女孩金智英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虽然是二女儿,有更受宠的弟弟,但也有好好长大,上了大学,有不错的工作,和喜欢的人结婚,还有了漂亮的女儿。
世俗价值观里对一个女性的祝福和期待也就差不多如此了。
但金智英抑郁了,她是女儿,是老婆,是妈妈,唯独没有自己了。
就像被逼回家照顾孩子的Amanda。
明明也拼命读书,努力找工作,工资也并不比另一半低。
但面对家庭的责任,她的牺牲被认为是更理所当然的。
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女性高管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但这个问题很少出现在男性高管们的面前。
因为我们的社会用几千年塑造了这种观点: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而爸爸是可以单纯作为一个为家打拼的符号存在的。

可现代心理学早就证明了,爸爸的存在和妈妈一样重要。
世界经济论坛12月17日发布《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报告显示,男女在教育和卫生、生存领域已接近实现性别平等,但在教育、职场和政治等领域,难以在有生之年实现平等,而男女收入差距预计257年消除。

其实刚进入职场的时候,男女的收入差距并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但一旦到了所谓的婚育年龄,一切都不一样了。
HR会或直接或间接的试探着候选人的人生规划。更有甚者,会直接拒绝婚育年龄的女性入职。
因为他们默认这是不稳定因素,这些女性随时可能因为家庭因素消极怠工,或者离职回家。
职场默认女性要回家,家人希望女性回家,但她自己的想法呢?
没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也很难好好爱自己的孩子。
牺牲这种品质如果不是以自由意愿为前提,只会是一颗定时炸弹。
氛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旦某种观念被认可推崇,某种操作被合理化,视为理所当然,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被裹挟,即使它是那么的不正确。
比如每一次暴力裁员事件的爆出,都会出现这样的言论:
“没有公司敢招这样的员工”
“转行吧,你在这行的名声臭了”
可怕的言论,但更可怕的是这确实是某部分现实。
所以在每一种职场歧视的讨论中,也会出现这样的论调:
“本来就是事实啊”
“一直如此啊”
“不要试图改变世界,要顺应游戏规则”
而这些事实是:
年轻人就应该听话;
中年人的性价比低;
女性要承担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责任;
......
这些究竟是“人间真实”,还是“人间偏见”。

一些职场偏见其实正源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因为这些事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都意识不到它是有问题的。毕竟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秉持着这些观念生活的。
但一直如此,本应如此,就一定是对的吗?不可改变的吗?
试想一下,如果一直没人反抗,没人反思,没人去改变,那么在这种言论的拥护者营造的话语霸权之下,合法维权者将成为异类,以职业生涯的前途做赌,才有可能争取到应有的权益。
站在大多数一旁是安全的选择,因为“异类”是孤独的甚至被排挤的。但如果人人都选做“大多数”,“不合理”永远得不到公正的审判。更何况,谁知道下一次是不是你成为那个“异类”。
添柴火的你被火烧向自身那刻,不要问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波士顿的犹太人死难纪念碑

前面我们说了裁员是大趋势,挡不住;职场偏见是客观存在,短时间难以撼动。
但于个体而言。
路从没来没有被堵死一说,只有自己能不能走出。
以下,是各位的发言时间,please。
本文系HRoot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因版权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猜你想看

网易绝症员工被保安赶出公司:2019太冷

当代年轻人不想996,真不是因为懒

明道输了,不得志的“职场中年”有多惨
“我辞职了,因为迟到10分钟就被扣光了年终奖”
颤抖吧!被“黄晓明”支配的社畜们
“天亮了,昨晚死的是他”

HRoot 2020 大型活动计划

首度揭秘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最新版【HRoot】APP,了解最新活动资讯!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_^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