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发现的皇陵,为什么没有一个来自元朝皇帝

不少粉丝反映时常找不到盛世文玩,

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到盛世美文,

请大家不要客气地置顶吧。

点击上方 “盛世文玩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这样就能每天准时相约啦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在我们的想象中,皇陵就应该在这样一个恢弘大气、层林尽染的风水宝地中,而我们如今熟知的例如秦始皇陵、清十三陵等也的确青山绿树、宝器庄严。但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成就中发现的所有皇陵中,没有一个是来自元朝皇帝的。这让人不禁想问,难道是元朝的皇帝没有陵墓吗?究竟是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元朝的帝陵呢?这还要从元朝的来历说起。

一、来自马背上的王朝——元朝

元朝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前身是后来被尊为元宪宗的蒙哥所统领的大蒙古国。蒙哥死于征伐大宋的征途中,而他的四子忽必烈在之后的夺位之战中胜出,因为之前忽必烈的领地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来自汉族的土地,因此忽必烈有了效仿汉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想法。

从汉族人掌权的宋来看,与其说元朝的建立是游牧民族的崛起,不如说是汉民族的政治生命力逐渐衰弱的表现。但这种衰弱是宋朝长久以来的政治文化导致的。众所周知,两宋时期的大部分时段里,中国处于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极大发展、极大繁荣的状态里,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却一直是短板。

两宋时期的对外战争可以说四面楚歌,被包围在西夏、辽、蒙古等多个外族中的宋时常受到多方打击,因此外战方面输多赢少,以至于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了两宋外交的常态。而这种常态不仅养肥了多个外族,也将大宋推向了衰败的终点。

《元史》中写道:“汉、隋、唐、宋……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见其征伐的范围之广,建朝后疆域之大。

宋朝逐渐丢失的土地和逐渐流失的政权在元朝以战养战的思想下不断重回巅峰,甚至元朝通过各种方式收回政权的举动也结束了自唐以后四百多年间都没能完成的真正的大一统,可以说为中国今后的版图和统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作为曾经的外族,元朝的各类生活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都和汉族有着巨大的差异,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游牧民族和传统农耕民族的尖锐矛盾。而这些差异却成为了融合必经的痛苦和磨难,但也正是这种痛苦才成就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灿烂文明,也才有了我们今天讨论元朝墓葬文化存在性的基础。

二、 蒙元时期的墓葬文化与汉传统的文化差异

《晋书》中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作为一个不喜欢铺张浪费而且勤政为民的帝王都不能免俗地拿出了国家赋税的三分之一用来为自己修建陵寝。而且仅在位一年,就开始张罗这件事,可见我们汉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事死如事生这一思想的根深蒂固。

对比汉民族的墓葬思想,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元朝就大大不同了。虽然我们没能找到元代帝王的陵寝,但在元代贵族和平民的出土墓葬中也还是能够对当时的墓葬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

在元朝建立之后,由于忽必烈在某些地方任用汉臣,加上地域原本的文化影响,所以不同地区的元代墓葬品差异也较大,但统一的风格就是俭朴。对比前朝后世的大量精美昂贵的随葬品,元朝从贵族阶级开始至平民之间,随葬品都基本没有出现劳民伤财的现象,但其中原因却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首先,元朝入主中原后虽然锐意改革,但两宋连年征战所伤及的民众根本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扭转的。当时元朝所面对的中原不仅经济急速衰退,而且人口成锐减之势,因此民间一时之间能够支撑厚葬传统的家庭几乎十不存一,故而从民间自身来说,属于一种被迫式的节俭。

此外,作为来自草原马背上的民族,元朝的统治阶级本身就对传统的厚葬文化不够理解也不愿接受,试想如果草原人将最贵重的东西都随着逝者埋入地下,生者的生活将难以为继。由于这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元朝颁布法令禁止了民间的厚葬之风,并且鼓励使用纸质名器代替原本的真金白银。

而且在文化的融合中,很多游牧民族的传统都因为不再常年奔波而向汉族看齐,但简薄的墓葬传统却一直没有改变。而且这部法令并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平条款,就连皇家葬礼在可见的文献记载中也可见其简朴之风。

在蒙元时期的出土墓葬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各类随葬俑,而这已经是非常奢侈的随葬品了,大多存在于汉臣治下的地区。但在九十八年的统治之后,元朝走向末路,传统厚葬的墓葬文化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便重新占领上风,可见元朝在这方面的打压式统治方法,并没有真正完成文化融合。

虽然在这一方面不能达到统一,但在对自己陵墓的保护方面,元朝的每一位却都皇帝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想法就和数千年中的汉民族统治者达到了高度统一。

三、 元朝帝陵失踪之谜——关于帝王陵的保护

元朝的帝王陵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但它是真的不存在吗?这却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国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确有天葬的习俗,但从我们对蒙元文化的研究看来,元朝所继承下来的原大蒙古国的文化中对藏仪的习惯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而之所以元朝时期墓葬文化盛行简薄之风有一部分原因是曾经作为蒙古国的时候,大量随葬和奢华的墓室由于很容易被盗贼发现,而且他们的文化和血脉中有掠夺的天性,而且缺少传统儒家文化对绝大多数人的束缚。因此见到有利可图的墓葬不说人人趋之若鹜也几乎十墓九空,多年发展下来,这样的墓葬方式的弊端远大于对死者的尊敬和告慰。因此他们的墓葬才格外简单,毕竟就算是帝王墓,一旦逐水草而居,常年迁徙,也无法看守得严密,与其终究要被打扰逝者的安息,不如从源头切断这种恶习。

也许有人会疑惑,那么会不会元朝的皇帝真的没有陵墓呢?不然为什么在将近百年的统治下,十五位帝王的传承,竟然无一墓葬被发现,甚至盗墓贼都没能窥得其真容。

在叶子奇所著的《草木子》一书中是有过对元代帝王墓葬的明确记载的,其中说到: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这样的墓葬在汉族来看几乎是简陋至极,没有上好的棺木、没有金银宝器,仅仅一副薄棺,就这样将万金之躯埋葬,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坟墓都没有,只是高出地面一点点。不过就连这一点点都最终会消失,因为书中又写:以万马蹴平,俟青草方解严,则已漫如平坡,无复考其遗迹。

马可波罗在自己那本著名的游记中所记载:大汗葬时极秘密,沿途见人,皆杀之殉。说明元朝皇帝可不是对自己的身后事毫不在乎,而是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防止死后受人打扰这方面,不仅要群马踩踏墓堆土之地,而且要到马踏过的地方长了草才解除戒严,期间参与知道墓葬具体地方的人几乎都被殉葬,虽然在随葬品方面简洁,但在防盗这方面可几乎是伤民的程度了。

通过记载我们确定了元代帝王是有陵墓的,只是不存在于地面之上,难以发现而已。那么他们难道不需要后人的祭祀祷告吗?如果没有人能找到墓葬的准确所在,该怎么办?

聪明的古人想到了一个类似老马识途的法子。他们将一头小驴当着母亲的面在皇帝陵墓所在地宰杀,来年需要祭祀时,将母驴带去附近,它便会自行找到孩子死去的地方哀鸣,帝王后人也就找到了先人之墓。而这种完全不用文字记载的方式导致,一旦母驴死亡他们就难找到先人之墓,但好处则是几乎完全杜绝了盗墓者对帝王墓的摧残,而这也是元代帝陵至今成迷的真正原因。

四、 总结

自古至今我们所见的诸多帝王墓都有着在当时最为先进的防盗方法,包括疑棺、墓中墓等,甚至至今所传的秦皇陵水银防盗墙。但这些墓穴都还是被后人因为各种原因找到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它们太扎眼,被发现的概率就很高。反而放弃了奢华的元代帝陵才真正做到了守护逝者安息的作用,这不正是另一种独属于游牧民族的智慧的体现吗?

参考文献:

《元朝皇陵缘何无觅处》

《蒙元时期随葬俑的研究》

《元朝的形成条件、国家归属和深远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