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玩具-南良渚,北红山,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南到钱塘江,北达江苏省中部地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于良渚,1959年被证实命名。良渚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一脉相承,代表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大量的玉器。
环太湖地区的史前玉器,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经历了一个数量由少渐多,制作由粗糙到日益精致,纹饰由简单到繁复,形体由小到大的过程。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玉器玉质较为粗劣,硬度不高,均为素面无纹的小件管、珠等装饰品,制作工艺还很粗陋,一般仍是沿用旧石器时代制造石器的传统工艺,表面磨制较为粗糙,钻孔多不准,而偏离中心,表现出原始特征。至崧泽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初步具备鉴定玉材的能力,软玉的使用就是较好的证明,玉器的种类也有所增加,环、斧的出现表明玉器已有大型化的趋向,同时也标志着制作技术的进步。鉴于崧泽文化已开始使用硬度较高的软玉制作器物,故推测此时可能已出现了石英砂等介质,从器物表面打磨光滑的程度来看,当时已有了较高的抛光技术,钻孔技术也略有进步。良渚文化玉器继承崧泽文化玉器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改进了切割、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渚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