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五六

当老师二十一年,见过N多学生和至少2N那么多的家长,只写五六位的话,同题文章至少还能写几十篇。唔,这是一个好题目,留着慢慢写。

别怀疑我是不是真的认识那么多家长。

如果你不认识家长,你就不真正认识你的学生。

家长甲。四川人。胖胖的淳厚主妇。丈夫干工程,赌。家庭财务状况有如过山车。见老师的时候不多言语,听着,点头。老师于是知道不能指望她什么,正如她不能指望她的丈夫。

家长乙。北京人。黑框眼镜下面一双从不笑的眼睛。和老师面谈时言必称“我当过老师,我知道……”老师插不上话,因为这位妈妈不但什么都知道,而且什么都要按照她的秩序运转——这当中绝对不能出现运行偏差的一颗小星星,当然是她儿子。

家长丙。上海人。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精光四射,最喜欢讲述孩子从小到大的聪明。至于现今种种,丙爸爸的做法是:打!往死里打!“他小时候明明……,现在竟然……打!”

家长丁。贵州人。创业公司老总。老来得子,其子殊为叛逆——也并不做坏事,只是什么事也不做的那种叛逆。叱咤商场的大人物在二十出头的女老师面前低下花白的头,流泪,那是无可奈何无能无力无可救药的绝望。

家长戊和家长己,夫妻连体。永远一起出现。家长会都要专门多准备一张椅子。两个人算不上俊男靓女,却格外惹人看:他们脸上怎么总是那么多含都含不住的笑意?明明是在批评你们儿子呐!

甲孩子功课不拔尖,却一路是班上最纯善、最让人省心的那个。长大以后当了老师,是最宽和、最有爱心的那个。顺利结婚生子,老公是最贴心的那个。爸爸飘忽,妈妈软糯,她把自己活成了全家最稳定、最靠得住的“指望”——原生家庭遇到风雨,她有能力挽狂澜。

乙孩子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敏感、尖锐,性格执拗,以圆融为耻。当然受到排斥,饱尝人群中目光尖刺,在孤独中挣扎前行。出国留学,学成便宣布出柜。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享受着创作的乐趣和高薪带来的富足。

丙孩子的确聪明,一点就透不言自明反应速度超群。日常学习对他来说简单到乏味,他追求的是偷窃的刺激。一次两次三次五次,由最初的紧张到得手后的快感,渐渐挑战更高难度——由教室升级到办公室。落网。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他家境甚好,从不缺钱。他只是忍不住想要做这件事。

丁孩子的叛逆在当时没有得到治愈。他得到太轻易,拥有得比同龄人多太多,不由得需要思考人生——显然,这是一个比听课和做作业宏大得多的话题,让这个少年自己也不胜重负。他大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回到让父亲宽心的“正轨”,成了一名金融从业人员。

戊己孩子是家中独子,和爸爸妈妈长得一模一样——他们一家三口根本就长得一模一样。一双小眼睛除了睡觉,总在笑。和爸爸妈妈一模一样。当年字写得极丑,随笔懒惰,经常讲点小话,成绩马马虎虎……可是不管你怎么训他,心里还是忍不住爱他——这是一个最厚道最诚恳的孩子,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和他的爸爸妈妈一模一样。他长大变成IT男,把相恋多年女友娶回家。人是一种多么擅长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生物,而你绝不相信他有这种糟蹋幸福的本领。

是的我阅人无数。

无数狗血的剧情当着我和孩子的面上演,我忍不住想要去捂住孩子的眼睛,想要大喊:“这是你们亲生的孩子呀!孩子才十几岁呀!”

也有无数的朴实与恩爱、信任与感动,被我一再免费品尝。

阅人无数的我有变聪明吗?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怎样做和不要怎样做家长吗?经过漫长的细致观察和体会,我发现了家长作为和孩子成长之间一锤定音的神秘关联吗?

又似乎并没有。

我见过的人越多,越发现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在依循一种内在的韵律,并不是家长出力越多,孩子越成器——如果再引入“孩子越幸福”这个指标,情况还会变得更复杂。

毫无疑问:家长自己如果过得幸福,孩子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会走得轻松一点。

可是也别慌:家长过得不算幸福,也不一定就毁了孩子的幸福,孩子本身有多脆弱,就有多强悍——家长的不幸福,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如何幸福的资源。

太多人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太多反面教材警告我们千万不能怎样做父母。如果把所有的论述汇集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个话题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竟然有那么多相悖的理论全都声称通往同一个终点。

事实是,也许纪伯伦那首著名的诗最为接近真相——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