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学习笔记
传播感染新知识,
新理念,新进展,
专注疑难 复杂 重症感染,
欢迎关注
感染多学科会诊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 呼吸内科三病区
住院预约电话:0371-66278310
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学习笔记
图 1:真菌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晶状物质,如α-葡聚糖、几丁质、β-(1,3) 葡聚糖联合的 N-乙酰糖胺聚合物。其它如甘露聚糖等。
2. 细胞膜
包括磷脂、麦角固醇、葡聚糖合成酶等。
1. 麦角固醇的合成
唑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物通过影响麦角固醇起到抗真菌作用。
图 2:麦角固醇的合成及抗真菌药物作用
2. 唑类作用机制
麦角固醇是很多真菌的细胞膜甾醇的主要成分。通过抑制 14α-固醇去甲基酶,这是一种真菌细胞色素 P450依赖酶,唑类药物使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不能正常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导致真菌死亡。
图 3 唑类药物化学式
三唑类药物耐药主要由于14α-去甲基酶上与唑类结合位点的改变,氟康唑耐药与MDR1外排泵的过表达外有关,外排泵 CDR1 及 CDR2 可使唑类交叉耐药。唑类经常产生交叉耐药。
3. 两性霉素 B 作用机制:
AMB直接和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复合体,并形成孔道,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两性霉素 B 对麦角固醇丰富的细胞膜以及胆固醇丰富的细胞膜均有影响,所以可造成毒副作用,比如在肾脏富集,造成肾损伤。两性霉素 B 含脂复合制剂可减少肾脏分布,毒副作用减轻。
4. 棘白菌素作用机制:
棘白菌素作用于真菌细胞壁,通过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来抑制细胞壁主要结构之一的β-(1,3)-d-葡聚糖的合成发挥作用。细胞壁中β-1,3-d-葡聚糖合成过程及酶的表达主要决定了棘白菌素的抗真菌谱。
5.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经胞嘧啶透酶进入真菌细胞,经胞嘧啶脱氨酶代谢为氟尿嘧啶,代替尿嘧啶导致真菌 RNA 的错误编码。氟胞嘧啶一般仅用于联合治疗。
图 4. 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温馨提示
欢迎省内外专家积极参与、指导、交流,抗击感染,你我共同努力。
会诊流程
一、会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14:30—17:30
二、会诊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门诊楼3楼国际医学部多学科会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