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大康人家 墨拓博古画
▲杨林 梅兰竹菊墨拓博古画
▲杨林藏民国竹笔搁及墨拓博古画
▲杨林人坐春风心太平 墨拓博古画
墨拓博古画与老木雕框本无任何关系,能有什么故事,今天我来好好给您讲讲这个姻缘巧合的故事。我喜欢收藏老木雕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在这个收藏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组合在木雕中的装饰框,在这些框中,古人结合绘画、书法,使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其与整个木雕作品形成完美统一的整体,给我们今天留下了非常丰富,而又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古人在这些老木雕框中,画上、镶嵌上、或刻上各种各样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丰富了整件作品的文化内涵,这是古人对物质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杨林藏 民国彩绘木雕柜门一对
▲民国木雕嵌贝雕框
这些老的木雕框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如建筑的门上或窗上,各种家具的柜门以及床板上等等,在这些框中的作品,有的是直接画在板上的画,有的是画在玻璃上的玻璃画,也有的是瓷板画,木板皮雕画甚至天然大理石画等等,有的就是画在纸上装饰进去的。记得齐白石先生早年在湖南乡间做木匠时,就曾经制作过这样的作品,并且有作品传世。古时也有很多文人艺术家受邀,参加到这个工作之中,因此这些作品有些质量是比较高的,有着很高的艺术与欣赏价值。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匠人的作品,艺术水准不高,有时还是比较俗气,却也广受百姓喜爱,因为老百姓喜欢什么他们就画什么,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多有损坏,很多木雕外框却保留了下来,当然有时也会有一些残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很喜欢收集和整理这些遗珍,累结起来已经有数十组之多,仔细欣赏和比较发现,这些老木雕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十分精美,如何再利用,让她们再次换发光彩,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牵挂,今与墨拓博古画的结合,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吧,是对这古今交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更是苦中有乐。
▲杨林 神仙贵寿 美意延年 墨拓博古画
▲杨林 三娘教子 云中仙人图 墨拓博古画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崇尚木文化的民族。树木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氧气和诸多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可以取暖、烧煮食物,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等等,从早期的原始人类用粗糙的木材,搭建的简单的窝居,一直发展到我们今天用各种木材各种工艺,制作出的精美的宫殿、庙宇、民居和家具,人类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中国的先人亦是如此,从古至今,木材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木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中国人对木材的研究与喜爱,让中国人深刻的理解和丰富了对树木认知,并且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甚至于到了崇拜的地步,如对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等等名贵木材重视,上至皇室下至王公贵族等等,均奉若珍宝。紫檀木是世界贵重木料之一,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而对黄花梨的气质、文化,浑然于身是文化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之所以对木材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木材取自自然,其颜色、纹理、质地均富有天然的美感与质感,而且这些材质的独特美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我收集的这些老木雕框,有的是红木、草花梨、榉木、硬杂木、杉木等等,有的是互相搭配的使用的,因质感不同纹理不同,而带给我们不同的观感。此外木材易于加工和雕刻,手感适宜,软硬适中,且夏天不热,冬天不冰,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看,在自然界中你几乎找不到如此适合人类使用的材料。
▲杨林 书法古诗二首 墨拓博古画
▲杨林 多利阳吉大康 墨拓博古画
▲杨林 仙山楼阁图 墨拓博古画
中国人不仅用木、爱木,还赋予了树木深厚的文化意味,各种树木是中国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还有许多专门画树木的专著及名作传世,如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李渔编著的《芥子园树谱》等等。而把各种树木加工成木材,再变成房屋或家具后,中国古人对木材的打磨加工和精雕细刻,有时竟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令人惊叹,它们记录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与历史。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木制品、木家具以及或雄伟或精致,都承载着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林 果熟来禽,多子多福图,墨拓博古画
▲杨林 岁寒品茗图 墨拓博古画
木雕,是中华木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人自古就有以木为主,砖木结合构建房屋的传统,从远古到汉唐,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今天留下了诸多非常宝贵的建筑遗产,如北京的故宫,山西应县的木塔,安徽西递、宏村的民居等等,都是以木为主的建筑,而木雕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建筑构件和装饰品。这个不同于西方的很多以石材为主的建筑结构形式,当然木雕与石雕相比较起来有更便于加工的特点,因此,木雕工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坊间流传这么一句话:“家无木雕不富,人无木雕不贵”,如徽州宏村的“承志堂”,在建造之时,当初的主人就曾经请过20个工匠,在家中精雕细刻了四年,才完成了“承志堂”精美的雕刻,如今是西递与宏村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林 松荫丽人行,寿石古梅图,墨拓博古画
▲杨林 出行图 墨拓博古画
因为我早年曾从事过建筑装饰与古建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我对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古建装饰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再加上我的黄岳画院又座落在黄山宏村,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更是传统徽州三雕的传承地与集中展示区,使我对三雕中的木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传统的徽州三雕中,徽州木雕是最为之繁叶茂的一枝,和东阳木雕,潮州木雕等成为中国木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深远。现在我所收藏的这些老木雕框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木雕技艺和种类,最多的应该是徽州木雕,这也是因为我长期生活在徽州地区,对徽文化有着不解的情缘所致吧,同时我也是因为被徽州木雕的大气和沉稳而深深的吸引,他们都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 东阳木雕落叶花窗
▲杨林 林泉春暮图
老木雕有一种特殊的美,每一件老木雕作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数百年历史流传过程中,她们一定经历了很多变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进程,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历史印记也是文化的传承, 老的物件都被人类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精神的内涵。今天这些老木雕框,他们虽然有些是残缺的,并且脱离了本来的使用功能和场所,但我一直想把它们好好的利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尝试与探索,现在能与我的墨拓博古画结合,正是应了这传统文化跨界的姻缘巧合,也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续写一段新的文化故事,如今他们在我的作品中,已经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杨林 神兽献利,端阳佳果图,墨拓博古画
▲杨林 瑞兽图4幅,墨拓博古画
墨拓博古画,是我近年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有感于近年来对传拓技艺的宣传与推广,人们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发掘,正在走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新天地,在这个探索与发掘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了中华传拓技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拓技艺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从有记录的,并且留存于世的唐李世民《温泉铭》拓片开始,一直发展至今,在清代由于传统文人的参与,使其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延伸和拓展了拓片的文化内涵,给我们今天留下了无数墨拓与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精品,也给我今天的墨拓与书画结合的探索,起到了引导作用。多年的书画学习,也为自己参与墨拓博古画的创作,提供了信心与技术保证,这其中与山水画的结合与探索感受尤为深刻,如这次与老木雕框结合的一幅《秋浦渔猎图》的创作,就颇有故事。
▲杨林 秋浦渔猎图,墨拓博古画
这是一幅汉砖渔猎图的拓片,拓片古朴苍劲,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画面中有三个人物,一位正在用力撑着渔船,另外两位正相互协调着在湖中捕鱼,一只鱼鹰正在奋力的追赶着水中的鱼,一条大鱼无路可逃的跳出了水面,引起了渔夫的注意,成为画面的画眼,还有一只王八似乎也被惊扰了,惊慌失措的爬出了水面观看怎么回事?整个画面人物动物相互关联,刻画的生动而传神, 拓片近处的湖岸坡石,呈水波状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韵律,看到这个拓片时正好是立秋之日,便乘兴用比较传统的笔墨补了一组山石,在山石上画老松一棵,老松奇曲苍劲,松树下再画一棵夹叶红枫,正切合了秋的主题,笔墨力求苍厚古拙,风格上尽可能的与汉砖谐调,在山石与松树上点染石青形成对比,其它部分用赭石渲染衬托出了秋的氛围。这个木雕花框,是一个清代的徽州地区的小姐窗,原为一对,现仅剩一只,材质为硬杂木,你可以想象当初的小姐,曾经在这个窗前发生过什么样的动人故事,花窗雕工素雅大气,中间画堂曲线流畅柔和,用缠枝花卉巧妙的组成精美的边框,这一定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小姐,十分喜爱的图案,在边框的四周雕刻了四只蝙蝠,蝙蝠在中国古代和“福”同意,寓意着福到家中“四季有福”,可以想象当初的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拓片中的“鱼”在中国古代有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有鱼及有福,如今这两者的跨时空组合,却也小有妙趣,今天我将这已经结束的故事再次续写下去,希望这个故事会更加的引人入胜。
▲清 潮州木雕花格窗
▲杨林 观沧海 墨拓博古画
《观沧海》 这个方窗是潮州木雕中较为典型的彩漆描金窗,粗旷大气,同时也富贵典雅,具有典型的潮汕风格,看到这片木雕窗,会使人有很多的联想,他曾经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的,又是什么样的主人拥有的他,他一路走来曾经经历了那些故事,我被他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我要让他再次焕发青春的活力,因此我就有把它拓出来的冲动。但是如果全用墨色来拓,一定会显得沉闷而压抑,失去潮州木雕的风彩,因此我就参考原窗的色彩,略做调整,使用朱色、墨色、金色大胆拓出后别有新意,为了统一画面,在拓朱色与金色时先用墨色拓一遍底,起到沉稳画面与衬托色彩的作用,同时在花窗拓片的背面再整体染上淡淡的墨色,这样就使整个画面更显谐调,同也让这个花窗展现了另外的一种文化韵味,岂不妙哉,后面就是我补绘画堂的故事了。窗拓片完成后为了不抢画面,我把他处理的比较深暗,这样更能突显中间的画堂,画堂就要尽可能的画的亮一点,正好近日拓了一个松石的竹笔搁拓片,笔搁是文房用品,文玩笔搁以型简意深,浑然天成,意境悠长,作为文人雅士追求悠闲雅趣生活的一种象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我便结合画面,用较为粗犷干苍的笔墨画山石,再补绘一颗老松,山石之上茅亭中一雅士,正轻摇小扇观沧海,整个作品意境悠远,笔搁拓片巧妙的融合其中,别有意趣,如此又是一个全新的跨界故事了,这个木雕框的中间画堂不大,却力求画的大气,与老木雕框相协调,现在看这样的处理很是亮堂,正好成为画眼。
▲杨林 仙山瑞兽图 墨拓博古画
《仙山瑞兽图》的木雕框较为素雅简洁,木框与中间的画堂空间较大,补绘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我考虑了很久,一天在翻看收藏的老物件时,正好看到了这块麒麟的砖雕,很快便有了创作的灵感。这是一块清代徽州门头上的砖雕部件,其他部分亦不知身首何处,从这个麒麟的造型和工艺看,想当初他所在的门头必定是宏伟大气,也一定是个大户人家的门头,但是现在也只有他还保存在我的身边,这个麒麟雕刻的古朴生动,包浆自然,砖雕麒麟略有破损,石灰膏桨也有部分留存,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如今我要让他再次续写新的故事。麒麟又叫黄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它是中国传统的五大神兽之首,这五大神兽都被称为瑞兽,包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
▲杨林藏 清代徽州砖雕麒麟
古人认为凡是麒麟出现的地方必有瑞相,把它当成了一种吉祥的寓意。民间自古便有“麒麟送子”之说,寓意麒麟送来童子必定是贤良之臣。因此广受人民欢迎,在中国的传统图案中被广泛使用,麒麟五行属土,土的厚重,就是聚四方之财,镇守家业的意思,农耕时代的百姓是离不开土地的,麒麟是百姓的守护神。此块瑞兽砖雕让我心动,我便精心的把他拓在画面的左下角,让右边留出大面积的空间,并且补绘祥云,让砖雕拓片的麒麟,踏着祥云遨游仙山,再用较写意的笔法参以古代壁画意韵和用色,画出山石树木,山石树木的用笔充满动感,和祥云用线相呼应,仙山之中祥云隐约间,一条幽泉流淌而下。正如古人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让瑞兽麒麟于仙山之中,带给人们吉祥如意,世世平安的新世界,这样的画面表现更是点明了主题,让我们对瑞兽麒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每个看到这幅画的人,在自己的心中续写一个千古传奇的美好故事。
▲杨林 书法作品
《富贵祥》锦灰堆博古画,是一件现在并不多见的作品。“锦灰堆”,又名八破画,起源于明代,曾经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发展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中国历史巨变的动荡时期,一度沉寂,但它仍以独具一格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同时中国的八破画有自己的脉络,根植于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国八破画和西方拼贴画在形式上非常相似,还有一点“打散构成”的意味,但两者实际上是独立发展的,传统的中国八破画,有时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有时用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去表现,如:全型拓的各种物品、古旧字画、汉砖、铜镜、铜钱等拓片、瓦当拓片、古旧老书、老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等。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杂物所呈现的破碎、撕裂、火烧、等残破形状,却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的雅气而耐人寻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画面形式和艺术美,清代的六舟和尚,是创作这类作品的代表人物,僧六舟(1791—1858),字达受,俗姓姚,清代浙江海宁人。他的几件传世的锦灰堆作品很受世人喜爱,也有很多艺术追随者。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今这样的作品也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睐。站在今天回望八破画这个中国美术史的遗珠,它既熟悉又陌生。而它的回归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绘画的多元性,和中国美学观的多元。总之,锦灰堆八破画的产生一定是有故事的,他或者是旧时的文人看到自己散落在地上的破旧文书产生的灵感,而或是在不经意间烧毁自己的文稿时,看到了残缺的美,才有的心灵感悟等等,这其中一定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我的这件锦灰堆八破画与老木雕窗组合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不期而遇的必然结果。
▲杨林 富贵祥 锦灰堆博古画
在这件拓片作品中间有一本立体的“康熙字典”,还有一块立体的汉砖,但是透视都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效果,同传统的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比较起来是不准确的,却别有意趣,这就是中国艺术所独有的审美取向,另外两块不同的汉砖拓片衬托在字典的后面,一块正面的边角残缺,而且歪斜的摆放着,“康熙字典”似乎放在上面,又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物件都看似散乱遗落在地上,却又谐调统一,这就是八破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过去古人在八破画上画的并不多,或者很少补绘,而我却不受这样的限制,大胆的放开手笔,补绘了几枝枯莲蓬,枯莲蓬有几枝散落在字典的后面,几枝插在汉砖盆口中,补绘画面用笔一定要苍厚,这样才能与拓片图案协调,2个老黄色的佛手点缀其后,收紧了画面,整个画面色彩赭黄而古旧,有着很强的历史感,莲蓬的几根枯枝,使画面有了点线面的变化,一只墨拓的小鸟正好站在字典的边角上,顿使画面生动而活泼起来,为这个多元的组合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也多了一个可以讲下去的新故事。
▲杨林 九色神鹿图 墨拓博古画
▲杨林 大吉宜寿 年莲有鱼图 墨拓博古画
▲杨林 红梅一树舞春风,墨拓博古画
当我们站在一件老物件面前时,会有很多跨时空的联想,墨拓博古画与老木雕框的跨时空故事还有很多,当你看到每一件不同的作品时,会有怎样的联想呢?当然以后我还会慢慢的将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杨林 金玉满堂 传世富贵 墨拓博古画
▲杨林 山荫狩猎图 墨拓博古画
▲杨林 清供无尘图 墨拓博古画
▲杨林福禄寿墨拓博古画
▲杨林 宜子孙 富贵祥 墨拓博古画
▲杨林 寿如石 福寿双清图 墨拓博古画
▲杨林在传拓汉砖
此批作品将于国庆期间,在安徽省芜湖市七房艺术村杨林艺术工作室展出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