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让人变得很厉害,《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杂感

本文导读:

阅读陈旭麓先生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后,小编最大的收获不是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是惊叹于知识的力量,原来知识能让人变得很厉害!

阅读陈旭麓先生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后,小编最大的收获不是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是惊叹于知识的力量,原来知识能让人变得很厉害!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研究专著,其实可以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加以概括,即“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中包含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某些基因,新陈代谢是大自然颠扑不破的规律,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同样是在利用各种史料证明了这一朴素的哲学观点。

但是,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资料收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能运用自己的哲学观点加以辨析升华,绝非一般历史发烧友所能做到,必须也必然是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历史学家才能做到。简言之,历史学家和一般爱好者的本质不同,在于坐拥丰富的历史资料,举一反三曲径通幽形成自己的观点,开创出新的境界。陈旭麓先生将“新陈代谢”观念代入近代史研究,无疑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作为一般历史爱好者,往往喜欢把牢记年代人物事件作为拥有知识的象征,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程度好,更进一步的历史爱好者,则把多读多看历史资料,掌握历史事件更多细节作为程度好的象征。这些年我所遇到的几位历史大家则明白无误地证明,如此研究只是学究气十足的考据,对于实际生活和个人进益收效甚微。

举个例子,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件,难道就一定是占有资料越多解读能力越强吗?不要说年代久远错综复杂的历史话题,即便我们寻常可见的一起小规模交通事故,恐怕当事双方为了规避责任往往也是各执一词,尚需交管部门调查取证之后才有定论。假如历史研究者一头扎进故纸堆,在历史事件的各种角度“证词”间囫囵吞枣旁征博引,那得到的历史结论多半就是糊涂账。道理说不清,方向捋不顺,又何谈实际收获呢?

况且因为年代久远,不仅众多“当事人”早已谢世,连当年佐证材料也经历沧海桑田消失殆尽,今人又岂能一窥全貌?所以当今历史研究中,愈是离现今距离近的近代当代史愈加便于研究,因为各种材料都能保存下来,而愈是古代史则愈难以查清道明。因此,仅仅坐拥资料难以成为合格的历史学家。

所以我所推崇的历史学家都是那种能把书看薄,又能把书看厚的集大成者,更是能形成一家之言凸显个人特长的强者。

比如研究秦汉历史的李开元教授,堪称历史“侦探”,善于在已有史料中做“延长线”,挖掘出常人难以察觉的历史脉络,进而做出大胆的历史假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他的论著《秦谜》《秦崩》《楚亡》系列,既有破解历史之谜的悬念感,也有亲身探访遗迹的现场感,读来深受启发。

又比如近二十年渐渐为人们熟知的一些日本历史研究学者。杉山正明的《忽必烈的挑战》一改今人对嗜血杀戮的蒙古铁骑的刻板看法,得以领略蒙古帝国当时颇具“全球化”思维的世界观;又比如日本女性学者盐野七生,穷尽一生时光钻研苦读古罗马历史,写出煌煌巨著。他们的研究方式和辨析成果,也足以令历史学变得富有时代感,富有活力。

而陈旭麓先生的这本《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则同上述历史学者一样,建构在海量的史料之上,然后用哲学思考重新审视这段饱含屈辱痛苦的中国近代史。其得出的结论则是令人振奋的,一则中国近代社会缘起于中国古代社会与西洋经济文化入侵的反复博弈吸收,直至在阵痛不断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轨迹;二则中国近代社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先声,历经重重磨难和失败最终铸就了现代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厚基础。此项研究既表明中华民族的强大耐受力、生命力,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吸收力,我们的祖国能拥有这些优势,实在是幸之又幸,不幸中的万幸!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旭麓先生开创性地运用自己的研究方法,没有武断用阶级斗争或是政治派别来局限所研究的人和事,而是将这一时期所有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视同仁,一律视为中国近代社会肌体的有机组成,放置于中西交融的大时代中一并加以观察,这就使得历史研究更加客观,历史结论更趋合理公正。

比如在论述清朝官僚知识分子的表现时,作者并没有先用“官僚”“卫道士”这些阶级属性进行定性,而是将林则徐、叶铭琛、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这些官僚知识分子形象当作近代社会中领先于时代的人物。他们的所做作为,均被看作结合自身进行的探索,他们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也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每走一步,就相当于把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推进了一步。无怪乎书中在叙述公车上书时点评道:“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同样的道理,抛却一次次战争和那么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近代社会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陈代谢则显得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电影、小说、新式戏剧、新式婚姻等等,这些新的事物在改变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更传递着西方的近代价值观,新陈代谢从物质层面渐渐深化于精神层面——“始于变俗终于变礼”。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讲述达尔文的伟大。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世界庞大的物种系统之中,而是运用知识跳出了思维局限,用数百万年的思考维度对生物起源进化提出看法。从这个角度看,陈旭麓先生在多年研究中敢于跳出阶级决定论和其他各种研究理论的固有视角,创新性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过程视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并用客观公正的科学实践态度加以论证说明,无疑也是伟大的。

由此可见,拥有知识最厉害的不是考高分,更不是能在他人面前扮演“知道分子”,而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思考的基础,继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当今生活提供助力。这样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知识,无疑最厉害!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0)

相关推荐

  • 2021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串讲

    2021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串讲

  •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汇总

    主题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题二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主题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主题五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主题六 中华民族 ...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 沉默的人,都很厉害

    文:烈烈风中 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厉害,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这拿到人世间也是如此,张牙舞爪的人,看似富有激情可以感动人心,然而总是说得多,做得少,最后也不了了之.相反,那些从不开口说 ...

  • 心理学:懂得“人间不值得”定律的人,往往很厉害!

    作者:陈千雅 | 来源:原   创 心理学研究:懂得三种"人间不值得定律"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的人.人到中年,我们经历了是是非非,也看过了喧嚣繁华,我们终于明白,人生这一幕剧,最重要 ...

  • 一直是尖子生的人,真的很厉害

    大家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都是尖子生 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学霸 学神吧. 是这样的 我们慢慢就会发现 我们上了高中以后 能考上高中的, 就已经筛掉很多人了. (虽然好像考高中是 ...

  • 【杂谈】玩石让人变得很富有,看完后赞成的请举手

    集宝街(黄蜡石)公众号 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每个人都谈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大家问我时,我便如实回答:"收藏奇石!"当我的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人惊呼:"哇,好有钱,我虽然 ...

  • 那些很厉害的⼈到底怎么变得很厉害的

    内容:Cookie 编辑:紫岸 我经常观察那些很厉害的人,因为觉得自己要变得很厉害,可以从模仿很厉害的人开始. 那我观察了发现了什么呢?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注重沟通的质量与高效 领导经常说的词是&qu ...

  • 狂轰408分68篮板89助攻成历史首人,他很厉害,请放下偏见

    2018年已经成为过去,2018-2019赛季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这个阶段为止,有一个人场均轰下33.3分,而第二名的库里场均得分为28.7分,这个场均比库里多得4.6分的球员就是火箭队的当家球 ...

  • 其实,能够真正享受独处的人,都很厉害

    文/墨然 人这一生,其实想明白了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跟自己过. 能够享受独处的人,其实比大部分人都厉害,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虽然可能在外人看来,他们并不合群,但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 为了变得很厉害,我反复坚持的4个习惯

    昨晚跟恩师道别,喝断片儿了,然后在一个同学家里上吐下泻的,今天一天都不好了. 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几个本人坚持已久的习惯,这些习惯对我的个人提升挺有帮助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经常看<新华字 ...

  • 【有些知识只能让人变蠢】/ 苦艾

    有些知识只能让人变蠢 --碎片化阅读危害举隅 苦艾 一位作协的朋友劝正上大学的儿子,要他在大学时多读几本书,特别是经典. 他说,儿子听了,转过头用看千年老怪物的眼神盯着他,不屑地说,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