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别当“差不多先生”

工作第五年的时候,跳槽到了期货公司,入职第二个月,在完全还没搞懂期货是什么的情况下,就被总经理安排写公司的年度总结和计划。收集了各个部门和全国各个营业部所写的总结和计划,发现交上来的材料基本不能用,最后还是需要自己来撰写。当时内心很崩溃,内容高度提不上去,细节也欠缺了解,赶在总经理到股东那汇报之前,这个文件终于在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不过可怕的是,总经理都要出发的那个时候,竟然发现前后数据有不一致的地方,当时就把我在办公室训哭了。

因为整个汇报材料中间有一部分宏观形势和公司形势结合的分析是别人撰写,而由于告诉数据的部门给了写材料人不同的数据,导致我与这个人的数据不同。多亏在汇报之前发现,才让总经理在股东单位汇报顺利通过。总经理回来之后给我讲到她以前的一个经历,她年轻的时候做过单位编辑,领导都是挨个标点符号审核,有一次领导认为她写的不好,直接把材料扔地上,摔门出去了。

这段往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在被总经理训哭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特别崩溃的,其实都是自己的责任,汇总材料是自己汇总的,所以数据应该自己去检查,逐一核对,我对这次的错误现在还觉得抱歉。

我自己会发现在职场总有“差不多先生”,提交的材料字体、格式、语言总是不能以书面形式严格要求。有好多人会说自己没有写作能力,自己不善于写作。其实跟写作没关系,序号、标点符号、字体、题目这些只要是仔细检查都是可以发现错误的。再说说写作这个技能,其实最笨的方法就是写呗,写不好的时候就去上网查呗,查不明白就去报个班学呗,真的没那么难,因为这不属于高精尖技术,只是一个如学开车一样的熟练工技术。

现在的这个时代,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发展的特别快,我喜欢他们的工作方式。当我跟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接触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他们会对业务非常钻研,从来没有差不多这样的字眼,每一个小环节都要了解透彻,分析用户需求,了解市场和竞品,设计产品,每一项都用精细化的工具在做,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而且会安排优先级。我与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人员接触,我也会发现他们拿数据说话,从来不会说感觉、有可能、差不多这样的字眼,跟他们交流,全是关于GMV、利润、成本、活动交易用户数、roi、UV/PV、MAU/DAU、用户获客成本等等这样的数据。

从与互联网行业的人员接触中我们就能发现,正是因为他们的精细化,把每一项都分析透彻,才促使了他们在行动时有据可依,能够很快找到精准的解决方案,而且快速迭代。看到这些,不禁让我自己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我有没有精细化做工作,我有没有对每个小细节关注,我有没有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我有没有对任务进行优先级安排,我有没有掌握大量的工具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工具来解决。

其实这些问题我觉得每个职场中的人都需要去思考,现在乃至以后的工作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轻松,因为不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一定是复杂的、需要使用人类特有的智慧才能解决的工作,估计差不多先生就要被市场所淘汰,因为机器人都会做得比差不多先生好。

怎么才能不当差不多先生呢?

1、学习&钻研。现在没点学习和钻研精神还怎么混职场?学习就代表着要去做研究,包括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安排学习时间、怎么快速掌握等等方面,学知识简单,转化成技能难。有好多人好似每天在阅读,实际上根本没转化,无效努力太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天花板,这样的方式也是差不多先生的表现,没有揪着一个点深入进去,没有升维思维。

工作就是要不断的学习,把学到的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并不断进行钻研,要用好奇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比在职场上专业更具有竞争力的。

2、用数据说话。在职场中我们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作为管理者无论是表扬、激励还是批评、指正,都需要用数据来证明,不能凭感觉;作为员工,做工作、解决问题、创新等等,也需要数据来做工作支持,要不然怎么证明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怎么证明自己的工作量。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用数据来达到精细化。例如,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别的公司做这项业务比我们效率高、手续少、费率低,那我就会很好奇的问:效率高到什么程度,比我们快几个小时?手续少是比我们少多少,我们多了哪几个手续,为什么要多这些?费率低是低多少,为什么能做到这么低?等我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大多数人是没有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的,只是凭感觉。

我喜欢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思路,就是因为什么都有数据支持,例如注册流程每多一步,注册流失率就提升30%,而不是凭感觉说注册流程多会有客户流失,当运营团队知道达到30%,无论如何都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注册流程的步骤。

3、提问要不断深入。我最害怕的是讨论的时候,大家提不出来问题,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那就说明对业务不明白、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有很多人害怕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是小白问题,怕别人笑话,其实讨论的时候,集体特别容易对于基本定义搞不清楚,这时候需要提出小白问题,但是并不代表着就可以一直提小白问题,可以先提问澄清一个定义,然后不断深入的提问,直到解决问题或者引起大家深刻的思考。

职场中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哪?其实就是对于业务理解有高度,对于细节较真儿,对于业务的思考是有逻辑的,这些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深入的提问。

现在的职场我们不怕当“杠精”,就害怕当“差不多先生”。就像一道经典数学题:0.9的n次方等于多少?当n=4的时候,0.9*0.9*0.9*0.9≈0.656,当n=5的时候,0.9*0.9*0.9*0.9*0.9≈0.590,当n=10的时候,0.9的10次方≈0.349,当n等于22时候,0.9的22次方≈0,也就是说有无数个0.9相乘其结果等于0。所以,在职场中差不多的次数多了,就代表着差很多。

我们为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平台,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共同工作的伙伴,远离差不多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