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东港岸边(二)
黄梅|东港岸边(二)
曹锦军
东港是有才气的,在孔垄两岸附近的邢大墩、邢港、汤大等村或墩,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民风淳朴。
在邢大墩,清乾隆年间有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邢绣娘,是她把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乾隆皇帝曾御赐为“黄梅名伶”,堪称一代宗师。
在邢港村,有明代御史邢寰为民请愿,免了当地渔民三年杂税。渔民为感谢他,就把村前的邢港叫做报德河。在汤大村,有汤霖、汤用彤、汤一介祖孙“三汤”,即祖汤霖,字雨三,晚年号颐园老人,光绪十五年成进士,平蕃(今甘肃庄浪)知县。子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接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大师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孙汤一介,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老稚相与歌与野,商贾相与歌与途”,东港在德化桥旁边以前是有个万年台的,也就是黄梅采茶戏演员唱戏的舞台。建于清朝的孔垄万年台,台址与关帝庙隔街相对,背依东港,面朝庙门,为楼阁式建筑。毁于1966年。
黄梅戏的前生就是黄梅采茶戏,而如今的采茶戏,俗称“采子”,除了一些老年人咿咿呀呀唱个半天,我们这些五十岁以下的人根本听不懂。那些爱唱“采子”的戏迷以前多在孔垄电影院门口唱,现在在马坊口那里搭台自娱自乐了。
东港是有财气的,在过去因水陆交通方便,于是成为了本县农产品集散的主要市镇。1949年,全镇区约6000人,各种商店就有200多家,可见这里的商业氛围也多么浓厚。
下篇将继续关注东港附近的祭塘、筷子街、谷坝路、老棉纺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