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忽悠”老街,光听名字找不对地方!记录老字号药铺传奇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本篇是西安城市记忆系列的第五篇内容,前文提要:太阳庙门:这条西安城墙根儿下的老街,名字为啥这么奇怪?

老街旧巷仿佛一座城市的掌纹,一砖一瓦间,都是时光的印记。今天,小渔继续带着大家去西安城里逛逛,探访一条“最忽悠”的老街。

它就是——五味什字。

五味什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地名,没什么生僻字,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名字。不过外地游客第一次听到,十之八九会懵圈。毕竟谁能想到,西安的这个“五味什字”并不是“什字路口”,而是一条笔直的街道呢!

五味什字是西安城里一条东西向的老街,它东起南广济街,西到四府街,全长不到300米。明明是条“牙长”的街道,凭啥给自个儿起个名字叫“什字”?这不是忽悠人呢么!

实际上,几乎所有老街旧巷的名字,都多多少少有些历史底蕴。从这个忽悠人的名字开始,我们去找找它的“前世今生”吧!

很多朋友都知道,如今西安的城市雏形源自隋唐的长安城。五味什字所处的位置,位于唐长安城皇城之内,当时是负责管理天子九族、六亲属籍的宗正寺和监察机构御史台处。唐末以皇城改筑为新城之后,渐渐成为了居民街巷。

从元代开始,这条街上渐渐汇聚了很多药铺,成了一条“药铺街”。在元代《长安志图》中,这条街被标注为“药市街”。

到了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一个名叫“藻露堂”中药铺子,在西安五味什字开了第一家门面,从此开启了它的传奇。

“藻露堂”创建至今已有399年,比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还早了47年,也是国贸部评定的“中国六大古药店”之一。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电视剧《大宅门》,剧中白家大爷避祸西安时的沈家原型,就是西安藻露堂第六代掌门宋羽彬。而治好老佛爷西太后顽症偏头疼的,也是宋羽彬。

如今“藻露堂”在西安很多地方都还能看到,不过五味十字原本那个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八角转角二层楼的老宅院却在2002年的时候,因为西大街整体拆迁改造工程被拆除了,说起来还挺可惜。

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这座传奇老药店的故事吧!

话题扯得有点远,咱们继续聊五味什字。“藻露堂”之后,这条街又陆陆续续来了很多药铺,有名的还有“敬元堂”“敬信堂”等等。明清直至民国初年,五味十字成了西安城里药店最密集的区域。

因为中药讲求“四气五味”,五味指“甘、辛、酸、苦、咸”,最后便以中药的“五味”为名,才将这条街称为“五味什字”。

除了药铺林立,清朝时期五味什字还是外省会馆的聚集地,在清光绪年间的《西安府图》上可以看到,整条街上有山东会馆、两湖会馆、安徽会馆、中州会馆、湖广会馆等。如今街上还有个澄城县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另外现在的西安市第六中学是在原中州会馆旧址上建的,五味十字小学则是在安徽会馆的旧址上建的。

老街有老店,如今的五味十字没有了老药铺,但却成了一条美食街。整条街火锅串有好几家,凹串串、串一火锅、大自在火锅、马路边边麻辣烫等等,可谓各有拥趸。

要说比较独特的,那就是海荣锅贴馆,他家的锅贴在西安比较有名,基本上提到西安锅贴,他家是必上榜的老店了。

因为附近学校、小区不少,五味十字上的便利店、打印店、文具店也很多。这里并不是什么旅游街区,也没保留下什么文物古迹,但满满的市井烟火味,记录着西安城的历史与现在……

END

走走停停,我们一起看世界

小渔的行旅日记

旅行 | 攻略 | vlog | 摄影 | 心情

商务合作

旅行达人|自由撰稿人|百家号导师|入驻多家自媒体、OTA平台

全网@小渔的行旅日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