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隶书好帖《桐柏庙碑》
汉代《桐柏庙碑》,扫描自民国珂罗版
原本传为宋拓本,上有赵叔孺跋、何绍基印
《桐柏庙碑》也称淮源庙碑, 立于汉延熹六年(公元163年)。该庙原址在桐柏县西14公里淮源庙, 到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才迁至桐柏县城东北隅。《水经注》曰:“ ……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 碑高168厘米、宽90厘米、厚18厘米。凡16行, 满行33字, 全文计453字。字体隶书,规整清秀。原汉碑久佚,弃于外, 经风雨剥蚀, 许多字无法辨识, 后人曾根据原碑文之意用正书摹刻一石, 但文辞鄙拙, 错字亦多。元至正四年书法家吴炳用隶书重新书写碑文,其子嗣昌填摹上石,再刻之碑现立于河南省桐柏县招待所院内。碑文主要是记载了当时南阳太守中山庐奴君修淮源庙的“功绩”以及宣扬了人们祈求上天保佑等迷信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此庙碑对研究汉代的建筑情况和淮河发源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释文:
延熹六年正月乙酉,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君,处正好礼,尊神敬祀。以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春秋宗禜,灾异告愬,水旱请求。位比诸侯,圣汉所尊。受珪上帝,大常定申。郡守奉祀,礻齐洁沈祭。从郭君以来,廿馀年不复身至,遣行丞事,简略不敬,明神弗歆,灾害以生。五岳四渎,与天合德。仲尼慎祭,常若 大圣,亲之桐柏。奉见庙祠,崎岖逼狭。开拓宇。(缺)齐传馆。石兽表道,灵龟十四。衢廷弘 ,执玉以沈。为民祈福,灵祗报祐。天(残)地清和, 用作颂。其辞曰:
泫泫淮源,圣禹所导。汤汤其逝,惟海是。昼夜,明哲所取。实为四渎,与河合矩。烈 明府,好古之则。虔恭礼祀,不愆其德。惟前废冈,臻兹庙侧。肃肃其敬,灵祗降福。雍雍其,民用悦服。扶老携息。慕君尘轨,报走忘食。怀君惠赐,春侍祠官属五官掾章陵刘诉,功曹史安秋,五官掾新□梁懿,功曹史郦周谦,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