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心?如何才是修心?
心是心,是有温度的。要用心去感应事物,所以要“忘言需养气,降心为不为”。抱元守一,不离本根,虚其心,实其腹。
汉字在造字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且非常常用的字,一个是“心”,另一个是“目”。
心,心脏,古文字中常用作“从主观个体自我角度出发的想法、看法”。往好听了说,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往不好听了说,即,自我自私自大的根源。
与“心”对应的,就是“目”字。
目,眼睛,古文字中常表示“从客观角度看问题,客观上看到的东西”,即,客观现实、客观发展规律和趋势。
中华文化认为,天性上,人和人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不同,心不同,但是,任何人都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所以,想在社会上混得好,想一辈子活的好一些,就要学会从客观时势需求的角度看问题,客观角度就是目。
问题是,在主观的心与客观的目之间,主观的意愿与客观时势的需求之间,经常是不匹配的,这种时候该怎么做呢?
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原理是:凡事决不能凭自己主观的心,必须从客观的目的角度看问题。当客观的你与客观的需求特别匹配的时候,这时候才需要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你才能充分展示你的心。反之,两者不匹配的时候,你就只能收敛自己的心。如何收敛自己的心,就是“修心养性”的功夫。
修,上“攸”下“彡”。“攸”字的造字本义是:计算客观匹配度,所以有“小心仔细慢慢来”的意思。“彡”表示“可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故,“修”字的造字本义是:以客观匹配度衡量自己哪里有问题,然后反复加以修正。
所以,修心,就是以客观匹配度反过来明确自己“什么环境才能由心,什么情况必须收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