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之后,面对父母指向别离的爱,小留们路向何方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小别离》
《小别离》从热播到热议,是必然非偶然。
正是开学季,国内各大机场真实火爆上演小别离,国外家庭火爆接收小留们。欢天喜地走的,哭哭啼啼来的,似曾相识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朋友的孩子要出来读高中,父母万般不放心,要求住到小编家。于是,小编一不留神就成了寄宿家庭大军中的一员。从9月开始,有两个漂亮的小姑娘和我们同住。
每次回国,都会有不少朋友问我,孩子多大适合出来留学。我一贯的答案都是最好上大学的时候吧,或者说最少得等到孩子成年呀。
可实际情况却是,如今,孩子出国留学的年龄层次越来越低。
根据2014年的一份《中国低龄留学生报告》显示,大约有三成的城市初中生选择到国外读高中,这个数字每年都在高速增长。
根据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
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去异国离乡之后忙着适应新生活,品味独自成长的孤独。父母们要面对孩子留学带来的亲情、金钱的压力,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小别离。
摆在很多中国家庭面前的就是一个两难困境:不走,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走,学费高昂,骨肉分离,孤单寂寞。
(一)
小米同学,16岁,就读11年级。
小米应该算不上真正的新小留。她实际上已经在加拿大读了一年高中,英语关早已经过去,成绩也好,早早定下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未来是要学艺术的。所不同的是,小米同学去年是住在自己姑姑家,姑妈虽不比亲妈,但依然还是可以扑在怀里撒娇的。今年,住到一个陌生的家,说陌生也不陌生。小编和她姑姑是好朋友,小米同学有时也会到家里来玩玩,参加个Party啥的。
即便如此,小米同学自打进了家门,还是感觉到了明显的不适应。这个不适应来自于三个方面,当然,首要的不适应是小米。小姑娘原本就瘦弱,因为新环境,越发显得怯生生,几乎要把自己整个儿地埋在阴影里,或者干脆隐身最好。
第二个不适应,来自于小米同学的父母。头两天,小米妈妈就留言,安排接机啥的。所以,在国内凌晨两点多接到小米时,小编习惯性地给小米妈妈留了个言,报个平安,想着她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能看见好消息。结果,不到一分钟时间,小米妈妈的感谢留言就来了,感情根本就没有睡觉呀。“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十万八千里之外呀。
第三个不适应,来自于我们家。原本一家人生活,突然冒出两个小姑娘,我们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尽管小米姑妈打预防针在先,说这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可我们还是被她的宅和沉默吓着了。无论我们如何耍宝,小姑娘岿然不动。
(二)
依依同学,15岁,就读10年级。
依依是个典型的江南姑娘,初见面,秀秀气气,干干净净,话也不多。依依的家境很好,父母都是做大生意的。依着父母的本意,就一个心肝宝贝闺女,出来留学怎么也得等到上大学时。可没想到,去年夏天一场美丽的北美旅行,依依爱上了加拿大,打定主意要过来留学。父母自是不放心,小姑娘说了,“你们不让我试试,怎么知道我不可以?”一句话,让父母又是高兴又是担忧。这句话倒是让小编对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姑娘刮目相看。想想也是,一个家境非常非常优越的姑娘,明知道出国留学是一条苦路子,还是愿意来试试,就冲这份勇气,我也要为她喝彩。
父母万般的舍不得,我完完全全看在眼里。依依妈妈说,“让依依9月1日搬过来吧,正好那个姐姐也到了,开学之前互相熟悉一下,也好有个照应。”我自是没有意见。过了一天,依依妈妈又表示,“依依爸爸3日才离开,能不能让依依5日再入住呀。”这样的别离让人心疼!归根结底,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反倒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对于依依来说,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一关还是英文关。小姑娘回来说,“上课听得很费劲!”有挑战,不要紧,关键的是如何接受挑战,如何战胜这一关。
(三)
爱你的孩子,送他(她)出国留学,因为他们会变得独立、坚强;
恨你的孩子,送他(她)出国留学,因为缺失的陪伴永远也补不回来!
父母在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初中、高中是孩子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确实父母的陪伴和教导,两层意思,一层孩子会变得独立、坚强。一层迷失在异域文化的差异里。
孩子在选择出国之前,也一定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被所谓,国外学习很轻松的言论所蒙蔽。欢天喜地地过来,以为不用学习了。其实,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要学的东西一点也不少。
还有,父母和孩子都要接受文化的差异。小编在这里不多说,只举两个例子。
大中华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教导的是,我们要学会内敛,要学会忍让,在北美,刚好相反,人家要的是开放、热情。在学校里,如果一声不吭,有一个名词,叫Invisible Student,如果变成这样的学生,那可就惨了。
另外一层,中华五千年的美食文化,“唯美食不可辜负也。”于是,父母觉得到了海外,自然也不能委屈了自家的孩子,寄宿家庭也应该几菜一汤地伺候着。殊不知,在北美,吃是最简单的需求,只要吃的健康即可。于是,会有人抱屈说,自家孩子在海外都吃不饱。其实,还是文化的差异。人家的饮食习惯就是汉堡、三明治,怎可能会你的孩子专门准备三菜一汤?
如果亲们感兴趣的话,小编将真实记录和这两个小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碰撞也好,磨合也好,欢乐也好,泪水也罢。对于小留们来说,是成长道路上一个宝贵的经验,对于小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全新的旅程。
加拿大第一生活 安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