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常见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因一时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状态。
一、病因分析
过度紧张多见于锻炼较少、训练水平不高、生理状态不良或伤病中断训练后突然参加剧烈活动,机体不适应或过分疲劳引起紧张反应,也可能是因饭后不久即进行剧烈运动而引起的。
二、症状表现
过度紧张常在剧烈运动或比赛后即刻或短时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全身无力、战力不稳,严重者有恶心呕吐、脉搏快速细弱、血压明显下降、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心前区痛、心脏扩大等急性功能不全症状,甚至昏厥。
三、处理方法
轻度的过度紧张患者应安静平卧,注意保暖,可服用热糖水或镇静剂,一般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使其处于平卧位,保持安静,并针刺或掐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若昏厥,可加用指掐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等穴位;对呼吸或心跳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复苏按压术,并迅速请医生处理。
四、预防措施
体育锻炼基础较差者,不可勉强参加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应加强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锻炼或比赛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平时要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伤病初愈或因其他原因中断体育锻炼后重新参加锻炼时,要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立即进行大强度训练或剧烈比赛。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为10-80毫克。每当100毫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低于55毫克时,就会出现一些列症状,称为低血糖症;当低于10毫克时,就会出现深度昏迷,成为低血糖性休克。本病多发生于长跑、超长跑、自行车、长距离滑冰、滑雪等耐力性项目的比赛过程中或结束后不久。
一、病因分析
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使体内血糖大量消耗或减少;运动前或运动时饥饿,体内肝糖储备不足,又不能及时补充血糖的消耗;赛前补充糖过多、精神过于紧张、赛后强烈的失望情绪或患病(如胰岛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代谢的功能紊乱,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等,是造成运动时低血糖症状的重要原因。
二、症状表现
轻度患者有强烈的饥饿感、疲乏无力、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较重者神志模糊、言语不清、烦躁不安或精神错乱(如赛跑者返身向反方向跑)、四肢发抖、步态不稳甚至昏倒。检查时,静脉细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扩大,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至40-50毫克以下,严重者可低至10毫克。
三、处理方法
让患者平卧、保暖,神志清醒者可饮糖水或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一般经短期处理后症状就能消失。昏迷者可静脉注射50%葡萄堂40-100毫升,同时,针对(或指掐)人中、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四、预防措施
平时缺乏锻炼,空腹饥饿或患病未愈者,不要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参加长距离额(10000米跑、马拉松等)跑的训练者,途中应有含糖饮料的供给。
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发病率较高的是中长跑、马拉松、竞走、自行车、划船等项目。多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结束时。腹痛的部位多在心窝部、右上腹,其次是在左上腹和脐周部。一般男性多发于女性。
一、病因分析
引发运动中腹痛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腹腔内疾患、腹腔外疾患和运动有关的运动性腹痛三大类。发病原因与缺少锻炼有关,特别是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差,心脏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回流从而引起肝、脾瘀血肿胀,增加脾肝被膜的张力而发生腹痛。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都可以引起胃部胀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即进行剧烈的运动,由于运动负荷增加过快,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致使呼吸肌缺氧,会加剧腹痛的产生。内脏器性质病变(如胆囊炎、溃疡病、慢性阑尾炎和肝脾疾病等),运动时可使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腹痛。
二、症状表现
腹痛的部位主要以发病原因而定,由肝脾瘀血引起的腹痛,肝病在右肋部、脾在左肋部,疼痛性质为胀痛或牵扯性痛。饮食时间安排不当,可能引发胃痉挛,其疼痛部位在上腹部,腹痛大多在运动中或后不久出现。
三、处理方法
运动中出现腹痛时,应适当减慢速度,加强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人不减轻,就应停止运动,口服药物(如普鲁苯辛等),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并热敷腹部。如仍无效果,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四、预防措施
要遵守科学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全面提高心肺功能。要合理安排膳食和运动时间,饭后应休息1.5-2小时才可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患有内脏器官疾病者,应及早就医,彻底治疗。在疾病未愈前不要参加剧烈的长时间运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