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过的其实是二手人生
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时,无意识做出的首要选择是:假手于人。
或者,成为他人的心理替身。
当我们谈“二手人生”时,其实在谈什么?在谈生活中的主动与用心。
在此,我们先以一部小说作为开头,描述二手人生之一二。

2016年法语文学荣誉龚古尔奖的小说《温柔之歌》(作者:蕾拉·斯利马尼Leila Slimani),描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家庭,他们有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儿子。
女主人原本自己照顾这个新生儿,但她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无法忍受平庸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
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请个保姆负责照看两个孩子。经过多轮面试,他们选了一个完美保姆。这个保姆来到他们家以后,全心全意地照顾两个孩子,用心用力做好本职工作。
随着相互依赖的加深,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当保姆与所照看孩子一起的许多情景,激起她原有失去孩子的内心创伤,以至于悲剧收场。
有些人会认为:在这部小说里,最大的特点是一个阶级对另外一个阶级的剥削。这只是一个方向,表面上好像这个有钱的女人请了保姆,是对保姆这个阶层的人的剥削。
另一个方向正好相反:这个有钱的女人出让了一部分她的人生给了这个保姆。
而这个保姆,认同了有钱女人的人生出让,认为这就是她(保姆)的人生,所以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
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家庭,需要在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作准备,例如物理空间的分隔与心理边界的设定;否则就会有风险。
把自己人生出让一部分的权利,相当于在生活、工作中的某些重要领域或某些核心区域,你拱手相让你的体验权、决定权和主动权。
当然,需要补充的是,在我们人生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域,我们都要获得话事权,但是在一些重要且必要的领域,必须有。比如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他的主要抚养人,而不是别人。
使家庭简单关系复杂化的方式有很多,邀请他人(包括小两口的各自父母)是其中一种。这种复杂化呈现在表面,是混杂着的很多不同的关系:婆媳之间,岳婿之间,亲家之间,夫妻之间,甚至祖孙母子母女之间…
当你邀请他人进入你的家庭,就像把各种关系织成一张网,很多人以为这张网能接住许多现实困难,却不知其中付出的代价让你在网中动弹不得,而且还要张罗大家,假装看不到这张网。
不是很多人能意识到,这其实是一项艰巨的人生任务。
很多人在邀请这些人进入自己的生活时,并没有边界的设定:既无与配偶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约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家庭规则保有彼此的尊严。
这让换取生活便利(帮忙照顾孩子)的代价太大。
在假设没有规则与界线的情况下添丁又添员(双方父母、保姆等),矛盾随时可以爆发,最终只有透支彼此的情感来解决问题。
或许强求之下有屈服,可终究心有不甘,兼杂着各种委屈求全。
很多时候,现实层面的好处大家都能一目了然,但心理层面我们需要付出什么,往往选择视而不见。
我们需要在内心保有一双觉察的眼睛,才有可能避免陷入二手人生的各种混乱与无奈当中,为了现实层面的“小恩小惠”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手人生除了让他人替代你的主要人生体验之外,还有一种是心理替身。

心理替身并不容易识别,我们用一部电影引入。
电影《盗梦空间》里有一幕是:小费于舍回到父亲临终的场景,见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以下是父子两的对话:
父亲说:我很失望......
小费舍回应父亲:我知道,你的失望是因为我不能像你那样。
而父亲却说:不,我的失望是因为你总是尝试像我那样。
从这一幕,我们可以了解到,小费舍一直是父亲的心理替身。
虽然他们是父子,但小费舍未能确认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在小费舍心里,耿耿于怀的是自己是否实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期待,父亲的期待成了他生命的主题。
这种二手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他人活着,以满足他人的需求为主要的心理动力。
当下,很多孩子即使成年,仍然把父母的愿望放在第一位,像一个被控制的扯线娃娃,很难有自己的想法与人生目标,并不能主动为自己做决定,成为一个心理意义上的成人。
这种心理替身就像一个“人生殖民地”,终其一生,都活在另一个人的庇护下,另一个人的内心需求里,以及另一个人内在生命的期待中。
比如你无意识成为他人实现内心需要的“工具”;
比如你无法为自己做决定,需要依附他人的思想情感与情绪而感受自我的存在。
《盗梦空间》中,小费舍的父亲最后一句话相当于“解放”了小费舍,让他脱离心理替身的角色,重新做回自己。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为什么很多人会在青春期会反抗他们的父母,会有个叛逆期;这种不愿意顺从,往往是对二手人生说“不”。
成为自己,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愿望活着,主动参与到生活中,掌控自己的人生轨迹,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手人生。
在生活中,你也会发现有一些人,一遇到事情就四处询问,像一个无助的拿不定主意的“小孩子”。
其实,在TA的内心早已有了决定,但是TA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因为TA觉得别人的人生和别人的意见比他更重要,更有力量,更能够替代TA的人生。
总伸手要建议、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加厉害、权威可以帮到自己的种种想法,来自于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高估父母对于我们的作用。
我们没有办法跨越这座大山,我们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成人。
当然,需要提及的是,在心理咨询中看到的更多是不愿意妥协二手人生,所以有困惑的人。这些人的勇敢在于TA的清醒。
这种清醒在周围许多自动开启二手人生程序的人群中是格格不入的;正因如此,才会感到特别的孤单与无助,当这一部分不能充分了解与理解的时候,会产生很多困惑。
或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脆弱吧。
这份脆弱,又是如此充满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脆弱,我们才能够行走在人世间,即使没有了盔甲,依然可以勇往直前。
人在一生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我们时间和精力。
短短几十年,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什么地方,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让我们有机会更细腻深刻的去享受和体会到不同的人生。
相互搭一把手,常常是我们在人生中得到支持和得到支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我们生命中的核心部分,一定要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正如很多人都了解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却不知道在心理界,二手人生对个体生命也有许多危害。
最为基础的是来自于对这个世界基本信任和信心的破坏。凡事都以“我应该怎么样”为考虑,而不是“我想怎么样”为主线;这让一个人没有了对自己的自信,总是以赢得外界的认可为先。
用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在思考理念以及审美等方面不以时代的不同而转变。
因此,我们会看到,胆怯与退缩并非天生,很多时候与成长经历相联系。比如有一些人外在现实世界很安稳,内心却总在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把自己的人生重要部分假手于人,很难体会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拘谨小心地活着,内心处于仓皇失措之中;心理层面没有建立起对自己人生的自信与把控,当焦虑弥漫开来,内心难以获得平静与安宁。
当属于你的人生画卷慢慢舒展开来,当你手执你的人生画笔,时而奔放,时而温婉,时而顿挫......
每每当你落笔之际,希望你可以时常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这个我,在哪里?
在他人的唾沫星子里,
还是在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