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茅台就算喝过酱酒了?少许微醺的苦,才叫人上瘾!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28篇原创文章

白酒不是一般都有一点甜吗?
白酒又不是『农夫山泉』,怎么就非得有点甜呢?酱酒有点苦,却是不少酱酒粉丝异口同声的感受。
酒老板们也经常遭遇一个问题:『哎呀!你这个酒有苦味啊,不是好酒啊……』
酸甜苦辣,哪一味是你最不能忍受的?据调查,竟有86%的人拒绝『苦』味。苦味,好像从来不会跟美食、美酒挂上钩,对苦人们都避之唯恐不及。
懂工艺的酒老板只好回答:『不苦,就不是纯粮酒了!』
好的白酒,多半有点微苦。如果一点苦味都没有,反而有点假了。
人们不接受、不喜欢苦味,觉得带苦味的酒,就不好。但传统酱酒的味道层次丰富,酸甜苦咸鲜……就像生活一样五味俱全。真正好的传统酱酒,带点微苦正常不过了。
一定程度上讲,苦味代表是粮食发酵出来的,是纯粮酒。有苦味不可怕,可怕的是带甜味的酒,你反而要小心了。
酒精、香精、香料加水的勾兑酒,往往只需要一种添加剂,叫做除苦剂。所以很多酒精酒都有一个共同点:够甜!

图 | 谁说不是呢?(来源/网络)

当然,苦味分为两种。一种是瞬间性苦味,一种是持续性苦味。
瞬间性苦味,入口后感到很苦,但转瞬间苦味就散失了,人们反而感到很舒服。比如茶、啤酒、咖啡等等都是如此。
如果一杯咖啡一点苦味都没有,其品质多半好不到那里去。
酱酒、咖啡、茶,如果苦得没完没了,像中药汤那样,就让人不舒服了。
酱酒的微苦,其实有利于提升酒的口感。就像夏天吃的苦瓜那样,这种微苦入口后会很快消散,反而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不像甜味,对苦味不同的人敏感度悬殊很大。
除了个体差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苦味感的神经分布在舌根部位,苦味的应答传达到脑部比较慢,在其它味散失以后才感觉出来。
所以,品酒评语说的是『后苦味』,没有说『前苦味』的。
曾经有一个说法,『郎酸、茅苦、习甜』。现在的茅台及其嫡系,口感比较柔雅,并不显得『苦』。
但历史上的茅台嫡系,确乎是有明显的焦苦味的。

图 | 有一种苦叫焦苦(来源/网络)

苦味『出头』,便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好酒的微苦、略苦,是不『出头』的苦。
如果偏苦,那就不太美妙、更不会让酒体显得清爽了。
传统酱酒需要7个轮次酒进行勾调,让各种味道均衡协调。同样是苦,也是先苦而后甜,微苦而不涩,层次分明,口感醇厚,回甘悠长,方为上品!
苦味来自酱酒发酵中的一些化合物,以及酿酒的原辅料、辅料和温度控制等因素。酚类化合物、呋喃化合物、吡嗪化合物、高级醇,都呈苦味,也是不可缺少的香味成分。
这就需要在勾兑时下一番功夫了。大师过招,这些细微之处可见高下!
苦不苦,并不是一杯酱酒好坏优劣的直接判断标准。酱酒的口感好不好,主要看酒体是否醇厚、丰满,口味是否细腻、幽雅。
酱香味要正宗,粮食的焦香味要适当,要像炒瓜子一样,既要炒香,又不能炒糊。否则就是的苦、涩的杂味了。
有的酱酒,口感偏苦偏涩,饮用时长时间苦味也不消散,就更是等而次之了。

图 | 人生如饮酒(来源/网络)

人们对苦味是不欣赏的。这从日常语言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中国人把凡事不幸、不愉悦的事,都用『苦』来形容。比如辛苦、劳苦、苦心、苦海、苦命等等。但也不要忘了,中国人也讲究良药苦口、苦口婆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
与苦味长期接触,会出现对苦味的钝感。久而久之,就不感到苦了。
比如茶、啤酒、咖啡爱好者,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多半感到很苦,甚至不习惯。但时间长了,却不苦不过瘾了。
不能说苦味使人上瘾,但可以肯定地说,上瘾的都是苦味。酸、甜、咸、鲜等等,有喜好的、有迷恋的。甜品与点心大行其道,纷纷成为下午茶的主角,但都不太容易上瘾。甜的吃得久了,也就腻了。
茶、啤酒、酱酒、咖啡、可可都是上瘾的,也都有苦味。鸦片烟最苦,它的瘾头也最大。
酱酒就像茶、咖啡,味苦却上瘾。不苦,还是咖啡吗?不苦,还是酱酒吗?
若只尝一味单纯的甜,难免发腻。唯入少许微醺的苦,才叫人上瘾——就像一杯上好的传统酱酒。
有的酱酒特别是个别次高端酱酒,一味排斥苦味,简单迎合,未必是条正道。
只是,要驾驭好苦味,非一般人所能为。

图 | 你上瘾了吗?(来源/网络)


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及茅台近20年,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独立酒评人。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山荣说透酱酒》等100余万字。自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人称『中国酱酒的愚公』、『酱酒产业的活地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