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2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础巩固
下图中,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兴义万峰林崎岖地表景观。据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岩石中有化石
B.丙、乙岩石均具有层理结构
C.③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D.①是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的过程
2.兴义万峰林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可知,图中甲岩石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丙岩石由岩浆形成,是岩浆岩。甲岩石中有化石,丙岩石中没有化石,A项错误。乙岩石是变质岩,丙、乙岩石都没有层理结构,B项错误。③是冷却凝固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小,C项错误。①是变质作用,是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的过程,D项正确。第2题,兴义万峰林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溶蚀。B项正确。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 )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
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4.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项错误;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项错误。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项错误;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D项正确。第4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D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莫赫悬崖(右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千米,远眺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长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砂岩和页岩沉积在海里,险峻笔直的悬崖显现出密密的层次,仿佛是一部部千古巨书。据此完成5~6题。
5.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主要由( )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C.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D.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
6.形成险峻笔直的莫赫悬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C.地层陷落、流水侵蚀D.褶皱隆起、海浪侵蚀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注意题干问的是“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的成因。莫赫悬崖的基底是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上部岩石为砂岩和页岩,是流水搬运泥沙在海岸带堆积固结形成的。D项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莫赫悬崖原来在海洋里,后由于地壳抬升运动,地层在上升过程中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险峻笔直的悬崖。A项正确。
(2019山西运城质检)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挟带泥沙的堆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a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b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堆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7~9题。
7.图a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堆积D.地壳下沉,流水堆积
8.图a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
A.逐渐变粗B.逐渐变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9.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
A.变干—变湿—变干—变湿B.变湿—变干—变湿
C.变湿—变干—变湿—变干D.变干—变湿—变干
答案7.D 8.B 9.C
解析第7题,平原西侧为断层陡坡,说明西侧岩石相对东侧上升,或者说东侧岩石相对西侧下沉,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平原地形。D项正确。如果地壳上升,应该形成块状山或高地,而不会是平原,A、C项错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项错误。第8题,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来自西侧,随着河流流速变慢,挟带能力会逐渐变低,所以粒径大的先堆积,粒径小的后堆积。B项正确。第9题,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则减小。1300—150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变湿;1500—17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1700—185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又变湿;1850—20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C项正确。
(2019浙江绍兴考前模拟)美国西部的羚羊谷为狭缝型峡谷。从地表看,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下左图);深入地下,羚羊谷两侧岩壁为光滑坚硬的沉积岩曲面(下右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羚羊谷两侧岩石具有( )
A.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球状构造D.气孔构造
11.与羚羊谷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是( )
A.全年炎热干旱,冬春季节多强风
B.年降水量不多,但有季节性山洪
C.全年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D.沿海低地平原,海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10.B 11.B
解析第10题,由材料知,羚羊谷两侧岩石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片理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特征;球状构造是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常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型岩浆岩的常见构造。B项正确。第11题,材料显示的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说明当地气候较干燥,年降水量不多,河流是季节性河流。同时峡谷内部较深,且谷两侧岩壁为光滑曲面,说明存在明显的流水侵蚀状况,因此可判断存在季节性山洪现象。B项正确。
(2019河北省山一中模拟)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变化B.风力C.流水D.冰川
13.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14.倒立锥分布最为广泛的山地是( )
A.大兴安岭B.天山
C.秦岭D.南岭
答案12.A 13.C 14.B
解析第12题,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A项正确。第13题,岩石风化时产生的碎石颗粒大小混杂。当这些碎石坠落时,颗粒大的碎石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崩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各种障碍而滚得更远,所以颗粒大的碎石可以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而一些较小的碎石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因此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小,C项正确。第14题,当地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风化作用较为明显,可知该地年温差、日温差变化明显。秦岭、南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来说较丰富,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相对较小;大兴安岭所在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大,但由于当地森林广布,气温日变化较小,且地表受植被保护作用较强,山体的岩石风化作用较弱;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山体陡峭,气温年变化、日变化大,因此倒立锥分布最为广泛,C项正确。
15.(2019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2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
答案(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摩拉基圆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第(2)题,圆石龟甲状花纹源于外力的风化、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第(3)题,摩拉基圆石奇景的圆石暴露于水面之上易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圆石,导致该奇景消失。
16.(2019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答案(1)西侧海水侵蚀为主;东侧河水侵蚀为主。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3)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解析第(1)题,由材料“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可知,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故西侧以海水侵蚀或海浪、潮汐侵蚀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故东侧以河水侵蚀为主。第(2)题,由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由于夏季降雨多,冻土融化,海冰融化及冰雪融量大,导致沙坝土层松软,易受海冰融化的海水及流量增大的河水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出现在夏季。第(3)题,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沙坝淹没增多,及沙坝受海水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有关;且由材料“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可知,沙坝易被侵蚀。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导致沙坝面积不断缩小的一个主要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