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淼:无声世界里的发现
无声的世界,孤独原本是常态。摄影的不同视角,却让生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闫淼
京华烟云
似在天宫
霞锦北海
1.无声的“优势”
我是一个生于北京、长在胡同的北京“土著”,虽然听力有些障碍,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在摄影的世界里,我不仅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也发现了世界更多的美好。
我喜欢摄影,因为在对摄影之美的探求旅途中,我的听力障碍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困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听不清”可能反而成就了我的摄影之路。
正如一句谚语所言,“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虽然听力不行,却有很强的观察力和专注度。排除了外界声音的干扰,我在摄影创作领域得以投入更多精力,夸张点说就是“我把别人用来听音乐的时间用在拍照上了”。
烟花映闪电,百年梦已圆
朝霞映东方
云浪弛世
2.从远方回到身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彩的开、闭幕式上,摄影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让我在震撼之余,深深为祖国感到自豪。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摄影的力量,从此对摄影产生了兴趣,而且一发不可收。
十几年间,我带着长枪短炮跑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走过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日渐丰富,对于摄影的热爱,我逐渐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社会层面。我想赋予镜头更多的价值和内涵,让摄影不再仅仅是对生活的记录,而是有思想、有情怀、勇尝试、敢创新的时代展示。
就这样,我不再迷恋青山绿水和异国风情,而是安静地停留在北京,让镜头与北京为伴。抬头看高度,低头看维度,用心思考怎么用镜头把北京的繁荣盛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晴天流云
希冀
白塔琉璃上
3.实践出真知
为了有更多时间练习摄影,拍摄出高水准的照片,2017 年我毅然放弃了多年稳定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那段时间里,我拍照就和正常上班一样勤,早早就起床扛着相机出门,一整天都泡在古迹胜地,如故宫、天坛,或是国贸、中国樽等地标周边。
提高摄影技巧,没有捷径可走,除了理论学习,还需要反复的实践练习。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很难拍出好照片的。一年四季,春去冬来,我白天在外面刻苦练习技巧技术,晚上回家看片子总结经验,长期以往,我的摄影技术不断精进。
耀日之辉
夜色繁华
月恋人间
4.思考与尝试
有人说,“北京虽然大,能拍的景还是有限,你总拍一样的景多没意思啊”,其实不然。同一片景,可以有好多个拍摄点;而同一个拍摄点,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创作方案:调参数,找角度,等光线时机。多多思考,多多尝试,这会给你带来几乎无穷尽的创作可能性。
以故宫为例。故宫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用镜头把这些意义拍出来,让画面自带介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视角问题。
我以前经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想表现全局大气的效果时,恨不得把整个建筑都照进镜头里;后来,经过不断地尝试各种构图,对比才发现,局部特写的视角更具有故事性和表现力。但是,局部特写也不是随手拍拍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注意完美的构图和比例。
5.古老与新生
在摄影技术日新月异,摄影观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摄影创作需要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但创新不等于“完全否定旧事物”,毕竟在摄影技法领域里,“旧”往往也意味着“久经考验”“效果不错”。做到创新与守正的平衡,方可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北京这个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很多的都市,很多摄影人都在尝试将古代与现代的元素进行融合,但优质的作品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构图没做好。构图是一件作品获得成功的重中之重,我在这项基本功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而正是这些“旧”思想和经验,让我的创新之路事半功倍。
回到我钟爱的故宫摄影领域里来。近年来,距离故宫几公里的地方建成了中国樽,这使我非常兴奋。中国樽的钢筋水泥与故宫的朱墙绿瓦看似突兀,却不对立。把它们放在一张画面里,可以营造出历史与现代的对比感,以及国家复兴的荣耀感。但要想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需要在构图和构思上费一番功夫。
飞鸿惊晨
古建今城
世纪之门
除此之外,我认为摄影师还应当多关注国家时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摄影题材。有了这个中心切入点,摄影师可以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基于这一思想,我跑过北京站、西站、南站,还有北京中轴线上的钟楼和鼓楼。这些地方交通线路发达,且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标道路,尤其是钟楼和鼓楼充满着老北京的“京味儿”;同时,它们的周边也分布着许多气势磅礴的当代建筑,便于创作这种“古今交融”类型的作品。
摄影并文/闫淼
编辑/蒋里
闫淼,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