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三思而后行”

没有必要“三思而后行”

——第14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经过大家讨论通过教师大课间运动,从上周开始正式实施。在课间里,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开始动起来了。跳绳的、滚铁环的、呼啦圈的、网球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到惊讶:“校长,我们的老师都变成小孩子了?!”

一(2)班的集体合影

前几天,戴美珍老师对我说:“一开始,那么多学生看着我们,我真觉得不好意思跳绳。不过,看着大家都开始跳了,自己也就跟着跳了,虽然跳不好,但是一天比一天好。最重要的是,不再感到不好意思了。”

她的话,估计说中了许多老师的想法。刚开始时,大家都站着看别人,如果没有人跳,我也不跳。对跳绳这件事情的态度,依然会被移植到对其他的任何事情上去。我们总是思来想去,想得很多,做得少,更怕第一个迈出去。

前段时间,有一封信的主题式“越早越用心去做,越早享受。”每一次,总是喜欢看看别人是否有在做,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到结果只有以自己的后悔而告终。就那跳广场舞的大妈来说吧,过去要是哪个大妈在街上扭屁股,估计是会被唾沫淹死掉的。就现在,还是有很多大妈想去跳而不敢跳的,结果人家天天享受健身乐趣,唯独自己还在犹豫中。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许多场合,鼓掌也是如此。总是看看旁边有没有人鼓掌,没有人带头鼓掌,场内自然就无掌声。

有这样一个熟悉的故事:一群青蛙在爬山比赛,很多人都说他们爬不到顶的,结果多数青蛙都纷纷放弃了。到最后,只剩下一只青蛙爬到了山顶。结果,发现这只青蛙是一只聋哑青蛙。正是它听不见人家说话,所以只顾自己向前爬,成了唯一一只爬到顶的青蛙。

老师们,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不需要看别人怎么样,而是自己心无旁骛地去做,方能到达自己想要的目的地。反之,如果总是觉得人家都没有做,那我也不做,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劝人要三思而后行,而我这封信的主题是:“没有必要三思而后行。”这其中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多次思考。孔子听到了,就对他说:“考虑两次,就可以去做了。”

孔子认为对有一些人来说,做事情考虑太多是无益的。不管是健身运动,还是工作学习,考虑太多并无益处,更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就像我给大家写信一样,当时就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我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减少会议的讲话时间,可以与大家有一个文字的交流。

没想到,慢慢地,有了轮流回信的活动;到现在,大家纷纷开始以书信的方式与家长交流、与学生交流,逐渐变成了一种写信的校园文化。而我自己,也因为写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校长。

这一切,都不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而是当时说做就做,边做边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成果。

我经常跟你们说,“做”字很重要,论文的一等奖是做出来的;台上夸夸其谈的故事,也是做出来的。

找到自己的一个行动方式,不要三思而后行,开始做起来吧!记住,一定是时间的结果。

犹如大课间跳绳,现在跳两三百个,看不出什么效果;或许坚持一年,也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如果一辈子,都这么坚持去做,那种收获只有你自己知道。

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但是对于总喜欢犹豫不决的人,真是没有必要。

祝大家身体健康!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四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