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物静默如谜

看,万物静默如谜

在图书馆琳琅的架子上我的目光无意碰触了《万物静默如谜》这本书,立马被这谜样的字眼吸引了,深蓝色的装帧显得很低调但令人忍不住翻开。这是一本诗集,读过几段,我决定要把它带回家。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去读过任何诗集。

目录后有一段作者维斯拉瓦·辛波斯卡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我方得知这位女作者曾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忍住不去看网上对诗集和作者的各种评价,我流水读完了这本诗集。这短短八万字是读完了,可是目光却怎么也离不开它,好似它有着某种魔力让我静默,让我思考;它又好似香茗,在寂静的夜里让人不禁去品味。

“可对,可对。夜里醒来我听见/可对,可对,寂静碰撞寂静的声音。”她在《然而》中如是写道。寂静碰撞寂静的声音又是怎样的?这会鸣奏出最特别的乐曲吗?在夜里醒来总是迷糊又睡去,或许某个夜晚我也可以侧耳倾听一二。

曾听过一首歌叫做《旅行的意义》,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走未走过的路,听未听过的话语,见未见过的人,看未看过的风景……有那么几刻,我们是否曾狂妄地觉得:我走过的,我听过的,我见过的,这些记忆都是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我们总是匆匆背负很多上路,就算包很空,却也总是很重。在《旅行挽歌》一诗中,辛波斯卡说:“全都是我的,但一无所有为我所有,无一为记忆所有,只有在注视时属于我。”我想注视绝不是匆匆一瞥过眼云烟,而是一种对当下极大的感受和尊重。

关于战争,没人希望经历吧,就算是最英勇的士兵也是如此认为的吧。何其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家,我们享受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偶还有些许小抱怨。而1955年到1975年的越南,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国度,成了多少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假如我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平民,那个年代的一个母亲,我的心情会诚如她在《越南》一诗中所写:

妇人,你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

你生于何时,来自何处?—我不知道。

你为什么在地上挖洞?—我不知道。

你在这里多久了?—我不知道。

你为什么咬我的无名指?—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们不会害你吗?—我不知道。

你站在哪一方?—我不知道。

战争正进行着,你必须有所选择。—我不知道。

你的村子还存在吗?—我不知道。

这些是你的孩子吗?—是的。

还好,还好,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还可以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

在琐碎的各种日子里,你可曾驻足俯视过一只死亡的蚂蚁,额,或者一只死亡的甲虫。人与自然也是辛波斯卡关注的主题。在她眼中,自然界充满智慧并且是丰沃慷慨的,多变又无可预测的。她认为人类总是过于渲染自身的重要性而忽略周遭的其他生命。她在《俯视》一诗中写道:“所以这只死掉的甲虫躺在路上,/无人哀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瞄它一眼总引人思索:/它看来一副并未发生什么大不了事情的模样。/重大事件全都留给了我们。”我对此还有另一种理解:对待人类自身和其他动物死亡,我们若不能做到同样的尊重,但可否试着不要过于渲染其中一方。想起日本的《奇妙物语》里的一个故事:男主人公曾是风云一时的富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而很快镜头切换到了医院雪白的病床上,同样惨白的病人此刻正在回忆他那跌宕的一生,窗外知了鸣得正欢,病人嫌烦,叫人驱赶。画面转到树梢的一只知了身上,它说它看到了自己,它说他很无知。如果有轮回,那下一世?原谅我的脑洞开得有点大。

最爱还是《一粒沙看世界》,世界在我们眼里是怎样?我们给我们所知的一切命名,那么一粒沙它自称为粒,它自称为沙吗?我们所看的世界和其他万物的视角又有着怎样的亲差万别?它们会看吗?我不知道,只是很新奇,带着我的新奇,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却只是着迷。在这首诗里,辛波斯卡如是写道:

我们称它为一粒沙,

但它既不自称为粒,也不自称为沙。

没有名字,它照样过得很好,不管是一般的,独特的,

永久的,短暂的,错误的或贴切的名字。

它不需要我们的瞥视和触摸。

它并不觉得自己被注视和触摸。

它掉落在窗台上这个事实

只是我们的,而不是它的经验。

对它而言,这和落在其他地方并无两样,

不确定它已完成坠落

或者还在坠落中。

窗外是美丽的湖景,

但风景不会自我观赏。

它存在这个世界,无色,无形,

无声,无臭又无痛。

湖底其实无底,湖岸其实无岸。

湖水既不觉得自己湿,也不觉自己干,

对浪花本身而言,既无单数也无复数。

它们听不见自己飞溅于

无所谓小或大的石头上的声音。

这一切都在本无天空下的天空下,

落日根本未落下,

不躲不藏地躲在一朵不由自主的云后。

风吹皱云朵,理由无他——

风在吹。

一秒钟过去,第二秒种过去,第三秒。

但唯独对我们它们才是三秒钟。

时光飞逝如传递紧急讯息的信差。

然而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明喻。

人物是捏造的,急促是虚拟的,

讯息与人无涉。

合上这本诗集,回归到了近在眼前的生活,只是静静地对这谜一般的世界多了一些思考。看,万物静默如谜。

(0)

相关推荐

  • 听不到的声音更美丨辛波斯卡的诗

    你是我最爱 2018-02-27 收藏 赞 分享 她开始自遗忘的镜子,打捞那些早已沉没的脸.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踏上的一场旅行.我们曾经目送所爱之人渐行渐远,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有去无回. 波兰女诗 ...

  • 读诗||辛波斯卡: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花古灼 12019.01.29 12:29:29字数 1,332阅读 2,85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篇选自辛波斯卡诗集<世间的每一个人和我> 诗集<在黄昏,我们点起灯>摘 ...

  • 一首小诗 | 辛波斯卡《致谢函》

    一首小诗 | 辛波斯卡<致谢函> 2017-08-28 10:42 致谢函 辛波斯卡 我亏欠那些 我不爱的人甚多. 另外有人更爱他们 让我宽心. 很高兴我不是 他们羊群里的狼. 和他们在一 ...

  • 散文||万物静默如谜

    万物静默如谜 第一次读辛波斯卡的诗选<万物静默如谜>,就被她吸烟的陶醉以及面前静默的咖啡诱惑,之后再被她小像下这两句话深深吸引:"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

  • 春风浩荡,我多想成为一棵树

    春天 汉斯·卡罗萨 (德国) 太阳又驻守在大教堂广场上, 孩子们戏耍在古井旁. 台阶上群鸽闪着黄铜般光芒, 云儿飘飘,沉甸甸 象吸足了光的海绵.这就是春天. 大教堂广场上一个敞开的窗前 镇日坐着个憔悴 ...

  • 辛波斯卡:将灵魂寄托给星空

    [摘要]辛波斯卡,1923年生于波兰小镇布宁,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梅西亚在<我曾这样寂寞生活>中国首发式上,称辛波斯卡代表了"洁身自好 ...

  • 再读辛波斯卡:词句所承载的任何事物都会沙沙作响,发光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1996年,波兰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又译:维斯瓦娃·辛波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史上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女诗人.颁奖词称:她 ...

  • 我多想成为一棵树

    我多想成为一棵树 ▷菩提之恶花 "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只是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句,诗人总是历尽太多的苦难之后,才会返璞归真的语言勾勒出 ...

  • 她的诗犹如一座万国植物园:读辛波斯卡

    文:夜晨 我手上有三部波兰诗人维斯拉瓦·辛波斯卡的中文版诗集,分别是<万物静默如谜>.<我曾这样寂寞生活>和<给所有昨日的诗>. 她的诗犹如一座万国植物园,而非司空 ...

  • 女诗人辛波斯卡:灵魂朴素,如梅子的核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被称之为"诗歌界的莫扎特",她的诗歌取材于日常生活,读来平易近人,又焕发新意.经过长期筹划的最新译本选择从波兰语直译,穿越时光与文字,将辛波斯卡 ...

  • “诗界莫扎特”辛波斯卡:履历表、植物、葬礼,万物皆可成为主题

    Hi,欢迎你来到"她力量". "她力量"将带你了解文学.艺术.政治.科技等领域的杰出女性,尽量客观地呈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这些杰出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她们的应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