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道苦修60年,90高龄依然鹤发童颜,却因4少女一月破功
摊开中国漫长历史,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着“苦行修道”的高人,透过意志力的忍耐,达到众人所难以触及的层次。
然而,清朝就流传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一位精通道教的高人,自称修行60多年,到了90岁老龄,已被弟子们认为近乎“成仙”的层次,没想到四名前来学习道义的少女,却激起他的七情六欲,短短一个月就离世。
▲清朝修道翁因为少女而破戒。(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经常分享中国历史故事的某栏目指出,乾隆时期出生的柳翁,从小对道家十分感兴趣。成年时便开始修炼气功,这一练就是60年,期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成为乡里传奇人物。
曾经有人问过柳翁为什么不追逐功名?他给出的回答却让大家很意外,他认为与其争名夺利,还不如长寿来得实在。柳翁身体力行,到了90多岁清心寡欲,依旧身体硬朗,受到弟子与村里人们敬重,平日勤修道法的柳翁,甚至也认为自己有成仙的可能性。
▲清朝修道翁因为少女而破戒。(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某日,四名从城里前来的少女,表明想要跟随柳翁修道,他也同意了。万万没想到,柳翁和四名少女“修行”不到一个月,就意外去世了。当众人发现他的尸体后,发现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完全就是一个平凡老者的模样,与先前近乎成仙的模样大相迳庭,这让人们十分诧异,没想到柳翁修炼60多年的成就,一个月之内就破功了。
对于“七情”,《礼记·礼运》中记载道:“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就是说,这几种情态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就会。
▲清朝修道翁因为少女而破戒。(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思”指的是烦躁、焦虑、思虑过多。(心)喜心相外。(肺)悲从中来,泣不成声。(脾)思不进食。(肝)怒火中烧,伤肝。(肾)惊恐过度,吓出尿来。
对于“六欲”,东汉哲人高诱的理论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其中“死”不是一种欲,而“不死”才是人们的一种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也就是人们说的求生欲。
▲清朝修道翁因为少女而破戒。(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六欲的说法,出自《吕氏春秋·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佛教著作《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把六欲解释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欲望,这六种欲望统称为“情欲”。这六种欲望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
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即:眼、耳、鼻、舌、身、意。
▲清朝修道翁因为少女而破戒。(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参考资料:《民间故事集》
关注【无风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