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品唐诗,一首秋日小诗,感悟诗中浓浓的哲学意趣
秋天,是一个色彩绚烂的季节,亦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望着随风飘逝的树叶,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当年,北宋词坛文总欧阳修洋洋洒洒写下《秋声赋》感动了无数读者,一句“草木无情,有时凋零”,写尽秋日之悲,令人感伤不已。
当然,秋天也不全是悲凉和萧瑟,它自有一番明朗绚丽之美,无论是“晴空一鹤排云上”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都令人心生向往。
还有一些秋日之诗,表现出了不喜不悲的风格,这些诗侧重于对事物规律的探寻,可以说颇有一番韵味和理趣,白居易写的这首《一叶落》便是如此。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在暑热还未褪尽之时,凉飙之象已经有些显现,正如此时的天气,中午依然炎热,但是早晚却有些凉意,一些怕凉之人甚至穿上了长衣长裤。
诗中的“凉飙”,指的是秋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易阳早发》中也写道:“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这里的凉飙,也是代指秋风。
人世间的万物,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它们总会在合适的时间相互转化,互为表里,比如寒与温、盛与衰,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还可以延伸到贫与富、乐与悲、福与祸。
忽然,从树上掉下一片泛黄的树叶,从那一刻起,也预示着整片树林即将进入萧瑟衰败的秋季,正如《淮南子说山训》中写道的那样:”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可以说,这首诗明白如话,只是客观地描写了夏秋之际的变化,没有鲜明的情感注入,没有那么多的悲秋之意。它不像宋玉、欧阳修那样专注于描写秋风、秋叶带给人们的悲凉,而是融入了唯物哲学观点。
人世间的事物从来都是盛衰自然转换,叶子虽然飘落了,衰败了,但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依旧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所以不必太过伤感。
这首诗给人最大的触动便是让我们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很欣赏季羡林说的一段话:”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用不着伤春,也用不着悲秋,叹老不必,嗟贫无由。”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伟大经典,不仅是因为文字的巨大魅力,更在于它丰富深邃的价值取向。
秋天,从来都不是一种颜色和一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