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虎强:心怀“国之大者” 写好“为民答卷”
他真是个忙人。寻他三番五次,才在2021年7月3日临近中午他散会后碰见他。
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载誉归来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书记虎强马上进入工作模式。
“他为人亲和,但干起工作来严细深实、拼劲十足。在他带领下,全区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管城回族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同事们如是评价这个做事追求完美的“带头人”。
“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
管城回族区是全国5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后设立的“第一区”。
长期以来,因受历史遗留问题、遗址保护等多重因素制约,管城回族区一直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何时能迎来“蝶变”,很多人心中打着“问号”。
从2018年11月出任管城回族区委书记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在务实重干中,虎强带领全区党员干部把一个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历史厚重而又充满活力的老城区。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虎强说,“做好基层工作,就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学深悟透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做好创新性承接,把'国之大者’落实到一个个抓手上,转变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
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虎强和管城回族区委一班人拧成一股绳,抢抓机遇、积极作为,锚定“古都新生”、提速“老城复兴”,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奋勇争先。
“让管城既有说头更有看头”
虎强称自己为“老管城”,自1991年毕业分配到管城区工作至今,已整整30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郑始于管”。商代王城遗址是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佐证。当看到城垣本体被连片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所掩盖时,虎强对大遗址保护提升心急如焚。
“管城不能光有说头没有看头,要还历史以文化尊严,还人民群众以生活尊严,咱不干,等谁干?”虎强迎着挑战上,带领管城回族区四大班子同频共振,克服重重困难,一体化推进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了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规划编制、招大引强、开工建设的接续破局,构建起“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新格局,精心扮亮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
“与古为新,一园纵览三千年。”盛夏时节,历经8个多月的改造提升,一方城市绿心——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21年6月26日全新亮相,人们又多了一个游览休闲、领略商文化的“打卡地”。
“了解中原文化、郑州魅力,从触摸管城开始。”虎强动情地说。
“百姓笑容是最大的褒奖”
虎强有一个经年不变的习惯,但凡没有重大活动,他每天6时起床,简单洗漱、吃饭后,就去逛马路、串胡同。
“只有俯下身,和老百姓'沉浸式’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能听到更真实的声音、看到更原生态的问题,也才能知道如何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虎强深有感触地说,“老百姓的笑容是最大的褒奖。”
在管城回族区,党员干部对“四用一线”工作法熟稔于心。这套工作法由虎强提出并带头践行,即用脚步去丈量现场、用眼睛去探察问题、用耳朵去聆听民声、用心去感悟思考,在一线发现并解决问题。
“只有做到过程精品,才会有结果精品。”虎强对工作始终有一股较真劲儿。
虎强到底走过多少街巷,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不过,两年多时间,管城回族区启动了533个老旧小区、9个连片棚户区和总长45公里的道路综合改造;新建改扩建道路221条,新建停车泊位6.9万个,绿化面积增至809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家,新增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0个,分配保障性住房6584套……
“管城是人民的管城,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当好时代的答卷人。”虎强说。(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原载于2021年7月5日《河南日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