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价格集体上涨,原因到底是什么?

肉类价格集体上涨,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9日电,当你看到“猪肉价格已连续两个多月下降”,以为猪肉价格会从此走“下坡路”时,没想到“二师兄”杀了个回马枪,携手“羊贵妃”、“牛魔王”高调宣布:“哥,坚强着呢!”

监测显示,猪肉批发价格自2020年第47周开始上涨,至2021年第1周,连续7周上涨,从39.36元/公斤涨到45.92元/公斤,涨幅16.67%,又稳稳地站上了每斤20元的平台。不仅是猪肉价格,羊肉和牛肉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均价为72.26元/公斤,环比上升4.6%,同比上升6.0%。2021年第1周,牛肉平均价格为76.95 元/公斤,环比涨0.2% ,同比涨9.2%。且这是在去年12月份上涨8.6%的基础上出现的。

这也意味着,肉类价格已呈集体上涨趋势。在春节到来之际,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居民来说,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对春节期间肉类供应也是有担忧的。毕竟,肉类是居民生活、特别是春节期间生活安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是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疫情在一些地区的反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居民对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上涨的担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肉类价格上涨现象呢?表面的原因,当然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供应没有能够满足消费的需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就不只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多重因素造成了市场供应关系的变化,带来了肉类价格的上涨。

首先,从牛和羊的存栏情况来看,都和猪一样,出现了下跌现象。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36186万头,同比下降11.7%;猪肉产量2838万吨,同比下降10.8%。全国肉牛出栏3093万头,下降1.4%;牛肉产量450万吨,下降1.7%。全国羊出栏21049万只,下降3.4%;羊肉产量324万吨,下降1.8%。在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对肉类需求仍然偏向明显的情况下,供应下降,自然会导致价格上涨,使市场供应关系出现推动价格上涨的现象。因此,供应不足是造成此轮肉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供应不足是因为养殖出现了一定情况,存栏量出现下降。而存栏量下降,则既有养殖户方面的原因,养殖的积极性下降,也有地方在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对养殖业采取排斥和禁止的手段,导致养殖户出现较大减少,尤其是个人养殖被受到很大压制。环境保护很重要,但方法也很重要。

其二,进口量下降。由于受疫情影响,一些原本向我国出口肉类的国家,根据我国对疫情防控的需要,采取了限制或暂停进口的措施,导致进口的肉类减少。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份我国羊肉进口总量33.62万吨,同比下降5.32%。事实也是,在疫情防控和商品进口问题上,当然必须以疫情防控为主,而不能因为进口产品需要,就放松疫情防控,导致疫情防控出现问题,给广大居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进口商品,必须确保安全、确保不存在病毒问题,才能完全进口。这方面,广大居民应当予以理解和支持。

第三,价格的常态化上涨。对这个原因,可以用于分析,也可以不用于分析。正常情况下,随春节、元旦等的到来,商品价格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今年,天气又特别冷,不仅肉类,蔬菜等也有可能出现价格波动。前提是,此前价格处于低位。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肉类价格已经处于很高的位置,仍然出现上涨,确实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肉类价格的常态化上涨作为一个方面的原因,确实有点牵强。

面对肉类价格的上涨,以及市场供应带来的趋势性上涨问题,在春节就要到来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市场供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春节期间,肉类是居民最关注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如果肉类价格上涨过多,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猪肉价格,去年已经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如何稳定价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对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如何减少影响,需要地方政府早做准备,及早采取措施,别让肉类价格上涨伤了居民的心。

从总体上讲,肉类价格上涨是存在一些主观原因的,特别是一些地方的禁养,带来了肉类供应的脱节。在猪肉价格出现这个问题时,就应当引起重视。可是,地方政府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而是导致肉价上涨从猪肉传递到了牛羊肉,是有一些教训需要吸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