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李世民恋旧陇西浆水面

陇西“浆水面”的故事很多,流传最出名的是一代明君李世民曾经吃了“浆水杂面割沓儿”的故事。

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显赫,李世民的前代都是陇西人,只是后来李渊当了隋朝的大将被分派到太原驻守,才举家迁徙到山西。

李世民的舅父家在陇西的东部是殷实的家庭,家里人性格平和,持家俭朴,从来不用丫鬟佣人,在当地的影响很好,自家人一日三餐膳食由夫人一手操办。夫妻两个人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外当差,女儿在家学字闺中,这种家庭算在本地是最本分人家。

舅父给儿子娶了媳妇后,女儿长大成人,夫人再不下厨,便把做饭的事情交给儿媳和女儿料理。儿媳和女儿每天的任务是轮流做饭,夫人只掌管面柜上的钥匙。

再好的人也有着一些私心和偏心,夫人在儿媳和女儿轮流做饭时就能看的出来。夫人在女儿做饭时,总是走到女儿的身边对女儿一笑,慷慨地说,“我的乖女儿,你做饭需要什么就说,妈妈一定准备合适,不会干的地方也给妈妈说一声,妈妈给你指导,让你做出香香的饭来。”这还不算,每到女儿下厨,她就把白面面柜打开,让女儿挖白面做饭,有时候把柜子上的钥匙给了女儿,偷偷地说,“你给全家顿顿做成白面饭,在柜子里想挖多少面就挖多少面,否则全家人会说你小气,做的饭不够吃。”女儿看到母亲这样偏心,当然非常高兴。

如果是儿媳当厨,夫人就大不一样,她会斤斤计较,只打开装荞面玉米面杂粮柜子,而且有一定限量,怕媳妇说她是偏心眼,给媳妇专门解释说,“咱们不能尽吃细粮,粗粮杂面也要吃,你妹子还小,她做粗粮不会做,你是当嫂子的人,使出巧手来,做出杂面花样,让你妹子学学。”媳妇知道婆婆偏心眼,心里说,你当婆婆的就这样偏心吗,粗粮的做法你应该早给我的妹子教会了,还要用我来教,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媳妇想到这里,心里不乐,只是自己是媳妇,不敢顶撞婆婆,凡事要忍让,把婆婆的这些作为认为是合情合理,想着人们都有私心,没有私心,就没有社会。媳妇初为人妻,心里不满,嘴里不便而且不敢说出什么,只得点头应允。

头一天,女儿给全家人做的是臊子面,因为第一次独立做饭,女儿倒是非常的认真,面擀的薄厚均匀,切的又细又长,全家人吃着也香,夫人在全家人面上夸奖起女儿,“看看,我娃的手多巧,面条擀的像绸缎,切面切的像银丝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搅着捞着都不断,吃到嘴里香气蹿,皇上闻了下金殿。”真把自己的女儿夸了个手巧心灵,女儿在旁边不好意思的说,“妈妈,你别说了,让大家在笑话我。”夫人瞪了一眼说,“怎么不要说了,做的好就是好,这有什么,我娃听了还害羞。”

到第二天是媳妇子做饭,夫人不是这样,她早上早早起来把白面面柜锁了,坐在炕上一摇一晃的笑着,媳妇早上起来给婆婆问了安后问,“妈妈,今天轮到我做饭,由妈妈安排,给咱们做什么样的饭?”夫人在炕上半眯着眼睛咳嗽了一声说,“今日个咱们还是吃长面,大家看你的手艺。你比妹子岁数大,手艺肯定不错,擀的长面肯定的要比妹子的好,认真的做吧,别让妹子小瞧了你呀!”媳妇子没有说话,点了点头。

白面的面柜锁着,媳妇知道了婆婆的用意,不好张嘴跟婆婆去要,况且婆婆有言在先,把粗粮做出来让妹子学学。媳妇只得在杂面柜子里挖出来杂面,干部就班认认真真的和起杂面,和好之后,把杂面扣在盆子底醒,然后舀出浆水,用葱花炝过,切了芫荽,韭菜和鲜红绿辣椒,接着,擀醒了的杂面。杂面当然不如白面那样柔软好操作,但巧媳妇还是把一顿香喷喷又细又长的浆水杂面割沓儿活生生地端在婆婆和全家人的面前。

全家人吃着炝有葱花的浆水和芫荽韭菜鲜红绿辣椒小菜的杂面割沓儿,那样的滋润顺畅,看着媳妇把杂面割沓儿做的这样好,高兴的多吃了一碗,公公一边吃一边说,“咱们家娶来的媳妇能做出这样香的浆水杂面割沓儿,是咱们先人在前世积了德,给咱家送来的巧媳妇。”丈夫舒服,心里偷偷地笑着说,我总算娶了个好媳妇,得到父亲当面赞溢,小姑子觉的嫂子做饭的手艺远远高于她,谦虚的说,“嫂子,咱们两人以后联合起来做饭吧,你给我多多的指教。”

婆婆吃着饭,看到全家人都在夸奖媳妇,觉得媳妇的饭食要比自己高出一手,打心眼里为她的心灵手巧所折服,但她怕媳妇压住女儿占了上风,还怕在自己面上耍起傲气,违心的在全家人的面上故意的数落说,“啧啧,把这样的饭也叫做好割沓儿吗,不过就是一碗的'疙瘩’,你看呀。”她用红筷子搅了搅自己碗里说,“擀面擀成了一页毡,切是切成了顶门担,下到锅里不动弹,捞到碗里端站站,吃到肚里如铁蛋,走过十州和八县,肚里的疙瘩还不散。哼,这样的饭还能说好。”儿子听了,知道母亲在故意为难媳妇,不满地说,“妈妈,你怎么了。全家人都说我媳妇饭做的好,只有你在旁边挑刺,这就有些不合适。”妈妈脸上挂不住,撇着脸说,“看你,媳妇娶过来三天就忘了娘,有这样护媳妇的吗。”说的儿子脸一红,不安的坐在一边。

妈妈和儿子的话语还没有落地,听见外面有人在大喊,“妗子,吃什么好吃的,首先闻着这么的香。”全家人一看,外面来了外甥李世民。

李世民随了父亲李渊到山西去做官住家,怎么今天突然来到家里。全家人一看来的是常常关心他们的李世民,舅舅首先下了炕急速迎出去高兴的说,“世民,是什么风把你吹来。太原的家里人好吗,我们在时时的挂念着你们。太远了,又不能去。”世民大步走进房门,对着先人的部位鞠了一躬说,“舅舅可好,舅母可好,表弟表妹可好。”高兴的全家人饭不吃了,全站在地上,舅舅指着儿媳说,“这是你表弟刚娶过来的媳妇,过门没有多长时间,今天给全家做了一顿浆水杂面割沓儿,大家都说做的好。”接着给儿媳说,“儿媳,这是你远在山西太原的二表哥李世民,快过来拜见。”媳妇弯身叩见表哥,一声的“表哥好。”世民急忙还礼,兴冲冲的说,“弟媳好。”急忙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作为见面礼。

李世民在陇西的时候,经常来看舅舅,在舅舅家喜欢吃舅母做下的浆水杂面割沓儿,世民心好,官府里好吃的东西多,来的时候总要给舅舅家拿来不少,舅舅舅母常常盼望他到来。世民在舅舅家来了没有了官府中的约束,和表弟表妹到山中各处去玩,玩的很开心,不愿回去。自从他们一家搬到太原,这个常来的外甥再也见不上面,表弟和表妹在家里天天的叨念,“世民哥哥再也见不上面了,我们好想呀。”舅舅和舅母也在常常叨念,“这孩子,应该时间长了来看看舅舅舅妈。”没有想到世民来看他们了。

李世民这一次是遵照父亲的指令来到陇西。这时,天下不稳,隋炀帝杨广骄淫无度,横征暴敛,逼着天下的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李渊在山西观风而动,考虑到自己手下兵卒多为河东子弟,队伍里缺少比较可靠的将士,思索了一段时间,派李世民在陇西招募一支巩昌子弟,作为李家的强军之旅。

舅母看到外甥来了,并且听到了吃什么好吃的话,知道世民最喜欢吃她做的浆水面,迎着世民说,“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是你弟媳做的'浆水杂面割沓儿’,你如果没有吃,就让她舀来一碗吃。”世民这次干的事情太多,一路上无止无休的奔波,早就饥肠辘辘,听说弟媳做的是家乡的浆水杂面割沓儿,立刻说,“几年了,都没有吃过浆水杂面割沓儿了,一进门,就闻着很香,况且,我现在还真的饿的不行,要是有,快些给我舀来一碗。”弟媳刚才受了世民的银子,心里高兴着,现在听说他要吃杂面割沓儿,给世民立刻端来了一碗浆水杂面割沓儿,世民一接到手中,张开大口,越吃越香,一连的吃了三大碗。“杂面浆水割沓儿”从此有了名。

李世民这次招去的是巩昌一带的强壮年轻人,其中大部分为李氏子弟,这些士兵,一直是他的生力军,在这股生力军的英勇战斗下,李渊和李世民很快的夺取了隋朝的江山,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顺利的坐上龙椅。

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头的几年,国家的大事多,一天不停的处理,忙的不可开交。在他的努力下,很快的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朝廷中,他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虚心纳谏,掌握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厉行节约,使老百姓休养生息,制定的法律制度,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政局稳定,民心安定下来后,李世民对日日的龙胆凤脯膳食有些厌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陇西的山川,长流不息的渭河,表弟表妹玩耍的情节,历历在目。尤其是他们在玩耍过后,舅母做的清香可口的“浆水杂面割沓儿”,越想越想吃,不由的酣水流下。这时天气热,他抑制不住喊来膳食房的管事,让膳食房给他做一顿“浆水杂面割沓儿”。

膳食房管事领到“浆水杂面割沓儿”圣旨,急忙传给御膳房,御膳房厨师平时给皇上做的是山珍海味,皇宫膳点,没有做过什么“浆水杂面割沓儿”,也不知怎么做,一时,难住了厨管,也难住了御厨,他们又不敢抗旨,万般无奈之下,请来了陇西籍的将士问,才知道“浆水杂面割沓儿”是怎么一回事。

皇帝要吃陇西老百姓最普通最简单最解饿的“浆水杂面割沓儿”,使得一代君王和臣民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也使这道陇西的素食名声大振,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的传了下来,在国都长安街道上流行了几百年。

来源:董显儒的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