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千万要警惕这类人

总会有人喜欢上想象中的你,然后在看清楚你原本的样子后,又过来指责你,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其实你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白白背负一个骂名。

大家需要在感情中,警惕带有应该思维的人,因为他们多半是爱上了一个想象中的伴侣。

比如:你应该给我花钱;你应该要第一时间呵护我;你应该要赚钱等等。

他们只是将自己的欲望,嫁接到了你的身上,然后当成了是你的任务。

这种【应该思维】,就是一种外化。所谓外化,就是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想象,当成了客观的现实。

怎么理解呢?想象一下:把你放在鬼屋里面,然后突然出现一个人,你会认为对方是一个坏人。

至于这个人是否是坏人,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环境让你产生了恐惧,然后将恐惧外化到了眼前人身上。

比如托付心态强的人,他们会希望有个人来承担自己的所有责任,所以就会想有一个能时时刻刻满足自己的伴侣。

如果你在和他们相处过程中,刚好有一个行为,符合了他们对于理想伴侣的想象,你就会马上被当成那个能时时刻刻满足的伴侣。

显而易见,你并不是那个能够时时刻刻满足对方的人,只是对方将你想象成了这样子。

他并没有爱上你,他只是爱上想象中的你。一旦这个想象破灭了,这段感情也就到头。

人在外化的过程中,会对他人产生了扭曲的想象,继而用扭曲的方式去解读别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扭曲的想象呢?大多数人是因为对自身的不满,从而去创造出一个不切实际的伴侣。

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未被满足的欲望,接着将这种欲望当成了伴侣本人。

比如缺爱的人,内心渴望的是被爱,他们的欲望是,我想要一个时刻满足自己,爱自己的人。

接着她就认为,我的老公,就应该是一个时刻满足自己,爱自己的人。然后就真的将这个要求放到了她老公身上。

和这样的人相处,会感觉到很窒息,因为总感觉有个人在掐着你的脖子。

告诉你这不行,那也不行,总担心自己做错什么。这关系不长久,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真实的你。

他们不断地挑剔你,无非就是看到了真实的你以后,发现跟想象中的不一样。然后尝试将你改变成想象中的你。

当发现无法改变真实的你时,你就会收到一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我看错你了。

所以,当你遇到这样的人时,不妨问下对方,同时你也不妨问问自己:

你爱我,是因为我是我,还是因为我满足了你的需求?

如果答案是:因为我是我。说明对方能够看到真实的你,将你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如果答案是:因为我满足了你的需求。说明对方看不到真实的你,只是将你当成一个实现自己需求的工具。

他爱你跟爱手机没啥区别。现在的手机功能很强,玩游戏很快,拍照很好看。

可一旦有新的手机出现,整体性能更强,那么旧手机就会被换掉。

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仅仅因为你能满足需求就跟你在一起的话,一旦遇到更加优秀又能满足需求的人,你就会被替代了。

如果单纯地因为是你,而爱你,则不一样了,因为真实的你,只有你自己一个。

如果想要拥有更加真实健康的亲密关系,这里面有两个建议:

第一,彼此能够看到真实的对方,并且能够接纳。

胡因梦和李敖的婚姻只维持了4个月,对于离婚原因.

李敖对外宣称说,是因为看到胡因梦这样的大美女不仅每天也要吃喝拉撒,而且居然会在马桶上做出狰狞的表情。

这就是典型的既没有看到真实的对方,也没有接纳真实的对方。

我们如何看到真实的对方呢?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多问。你是对xx感兴趣吗?你是xx想法吗?

基于想象而爱上别人的人,是从来不会过问对方的,只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就是xx的人。

第二,真实吸引,是基于看到真实对方的吸引,而非是因为对方有能力满足彼此的需求。

有点绕,翻译成人话就是:你不能单纯因为对方拥有某些能力或者条件,就爱上对方。

如果你只盯着别人的某些“功能”看,这段感情就会很累。

手机可以做到稳定地拍照好看。但是人不一样,就比如对方在情绪不好时,就不能满足需求了。

你既没有了解对方的好与坏,也没有见识过对方内心深处的想法。

你只是盯着对方身上某个点,然后放大成了这个人的标签,这个妥妥就是一个大型贴标签的行为呀。

最后分享作家Vironika Tugaleva在谈论当代社会中对人的物化时,写过的一段话:

“人不是一块可以被随意贴上评判标签的路牌;人不仅仅是一具可以丢失、保存或扔掉的肉体;人也不能被某种旧有的思想禁锢或代表。你必须和一个人共同经历些什么,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谜。你越是觉察你自己,这个谜一样的你也就越有趣。寻求真相的回报不是真相本身,而是奇迹,是爱。”

希望大家可以跳出幻想,活在当下,看看眼前人,虽然不完美,但也很可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