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养生,从起居、饮食、情志、运动说起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此时,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这对人体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太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起居调养
早睡早起。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在起居方面天气由热转凉,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21时~22时入睡,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6时~7时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春捂秋冻。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没有感觉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抵御冬天的严寒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饮食调养
处暑之后,秋高气爽,五谷飘香,到处是一派秋收的景象,这时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狗肉、人参、鹿茸等。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吃冷饮,也不要暴饮暴食。
蔬菜可以选择番茄、平菇、胡萝卜、冬瓜、山药、银耳、茭白、南瓜、藕、百合、白扁豆、荸荠、荠菜等。
水果、干果可以选择柑橘、香蕉、梨、桂圆、红枣、柿子、芡实、莲子、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等。
水产品、肉类可以选择海蜇、海带、黄鳝、兔肉等。
另外,蜂蜜有润肺养肺的功效,可以有效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情志调养
秋季本是肃杀之季,古代素有“秋后算账”“秋后问斩”之说。秋,在五脏中为肺,在五行中属金,为冷兵器出鞘之时。金旺克木,肝属木,肝气容易郁结,情绪容易低落。因此,人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与自然亲近,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以宣肺气,防止金旺克木。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但是,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者、孕妇及手术后的患者等不宜放声大笑、狂笑,以免引发危险。
运动调养
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等,不仅能够增加肺活量,还能够改善肺功能,特别适合老年人、体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
耐寒锻炼也可以健肺,如常用冷水洗脸等。对于身体健壮的人,还可以用冷水擦身或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耐寒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耐寒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坚持秋泳冬泳等。体弱多病者、老年人、儿童不宜做耐寒锻炼,应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锻炼。
艾灸养生
处暑时节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处暑养生注重调补脾肾,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不但可以保持秋季健康,还可以起到消除夏季火热,为冬季储备能量的作用。
处暑时节艾灸能够有效提升人体正气,起到养肺护肝的作用,对体力、元气不足及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有明显的调理效果。
艾灸可选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中脘穴、关元穴、太溪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

赞'和'

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