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文培训 | 行走类作文指导
近年来,行走类的作文命题已成中考作文命制热点,全国多个省市的作文命题多有涉及。这些题目都是从“行走”的角度来命制的,具有很明确的内容指向性,大都有关键词“走过”“走进”“前行”“前进”等。面对这类作文题目,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呢?我们先来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
从未走远
你离开我们两千年了,可是你从未走远,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开篇扣题、点题,离开时间之久,却一直活在……记忆里,足以引人注目。】
落日日复一日地刺痛你的双眼,风沙也无情地掠过你的身躯。但无论多么强的日光,也刺不穿你心中的信仰,无论多么剧烈的风沙,也吹不断你对远方的牵挂。【承上启下,连续两个“无论……也……”既是对上文因何“从未走远,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的回应,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多年前,你是一位光鲜亮丽的使臣,带着马队走过黄沙茫茫的沙漠,那时的风沙被你的马车阻挡在外,你伸手挡在额前,小心地探看着远方的落日,那时的余晖在你眼中更像是金色耀眼的丝带,托着你的自信一路西行。【以“走过黄沙茫茫的沙漠”“一路西行”表现所走之远。】
然而,你却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挫败,身旁的随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鲜红的血浸入黄色的沙土,多么像一团暗火灼烧着你,让你承受极度的煎熬。【“最痛苦的挫败”与“极度的煎熬”与前文“光鲜亮丽的使臣”“托着自信西行”形成强烈反差,让人为之揪心。】
胡人仰慕你的才华,想要让你成为他们的帮手,但你却不假思索地拒绝,转身留下一个落寞却依旧挺直的背影。【紧承上文,交代承受极度的煎熬的原因。“不假思索地拒绝”“落寞却依旧挺直”生动地再现出叙述主体的果敢和坚强。】
孤独一人,住在破旧的帐篷里,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牵挂。【简明的表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时间磨去了你很多记忆,你渐渐熟悉黄沙地的干裂松动,忘记了黑土地的厚重踏实;你渐渐熟悉驼铃摇动的沉重缓慢,忘记了马鞭挥扬的浑厚响亮;你渐渐熟悉落日无情的灼烧,忘记了春风和煦的爱抚。然而,纵使你忘记了这一切,却依然记得在关卡那边,庙堂之上,无数双眼睛殷切期盼你的归来。所以,即使被黄沙掩埋了身躯,你也立志要让灵魂永远沐浴在春风中。【以排比、转折句式生动地表现出叙述主体历经长时长的独自野外生活的变化,于“忘”和“不忘”中,凸显叙述主体的坚毅和忠贞。】
再一次打击,来得突然,胡人派来的士兵用一种近乎嘲讽的语气告诉你:“苏武,大汉的皇帝已将你认定为叛贼,诛杀了你的父母和妻儿,你还是快快归顺我们吧。” 【胡人士兵传递的信息,无疑给叙述主体当头一棒:本来是忠贞不二,何以成了叛贼?】
那一刻你的心必然如被撕裂一般疼痛。但是,你却背过身子,用干裂的双手拭干眼泪,再转身拉下帐篷的帘门,将那个声音阻隔在门外,依旧怀着对家国的牵挂,弯腰捡起一块树皮,和着黄沙与眼泪一并吞下。【运用细节描写,再现叙述主体虽心痛,但不改忠心的情形,读来,让人泪下。】
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有一天,你再一次穿上了华丽的汉服,离开了羊群,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一片忠心终有报,叙述主体时隔二十余年重穿华丽汉服,让人欣慰。】
苏武,伟大的灵魂,你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从未走远。【结尾点题明旨,呼应开头。 】
从以上这篇满分作文来看,要想在考场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写好行走类命题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置于语境细审题。现代汉语中的“走”已经由古汉语的“疾趋曰走”演变为“往”“步行”等义。这本是与动物的腿脚有关的一个动作,但它一旦进入中考作文命题,命题者会赋予它同中有异的语境义,审读时必须将它置于语境里,运用整体思维,联系其它用语对“走”的引申义作出判断。题目“从未走远”为例,题目给出的导语是:“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把题目中的“走远”和导语中的“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结合起来审视,可以推测题目中的“走”应理解为“离开”“淡忘”“冷漠”“消失”等,“从未走远”就是“仿佛总在身边” “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这样审题,才能把握“行走”的方向和目的,领会命题人的意图。明乎此,你落笔的“行走”就不会离题了。
2.兼顾虚实巧立意。行走类作文命题,因其题目中所含的“行”“走”或“行走”等词,有实有虚,因而在立意时,要兼顾虚实。比如前面满分作文之题目中的“走”既含有实义“离开”,也包括虚义“淡忘”“消失”等,将其与前面的导语联系起来看,便可知“从未走远”有两层意思:一是“叙述主体事实上一直都在身边”,二是“叙述主体已经走远,但影响没有走远”。弄清楚了这些,我们就可从虚实两个方面立意:或实写叙述主体事实上一直都在身边,从未走远;或虚写叙述主体已经“走远”,但“我”觉着“从未走远”。依据第一层意思作文,应努力体现叙述对象并未走远,一直就在身边的事实和过程,使之扣合标题。比如,“我”虽然一次又一次地伤母亲的心,但她一直守候在'我“的身边。依据第二层意思作文,而确定的叙述主体也是“人”的话,那就要尽量写出“人”的“走远”,这个“走远”可能是时间的远逝、空间的距离、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再写对“人”的思念、感激、感恩,或是心灵的反思、反省、感悟等,如前面的满分作文就是虚写叙述主体已经“走远”,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抒发后人对他的怀念之情,表达伟大的灵魂在民族的记忆从未走远的主题,使得立意深刻而高远。
三、叙述描写求具体。写行走类作文,无论虚实,都应力求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为此,我们除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渲染外,还应重视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或一次心理活动,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一个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如:
再一次打击,来得突然,胡人派来的士兵用一种近乎嘲讽的语气告诉你:“苏武,大汉的皇帝已将你认定为叛贼,诛杀了你的父母和妻儿,你还是快快归顺我们吧。”
那一刻你的心必然如被撕裂一般疼痛。但是,你却背过身子,用干裂的双手拭干眼泪,再转身拉下帐篷的帘门,将那个声音阻隔在门外,依旧怀着对家国的牵挂,弯腰捡起一块树皮,和着黄沙与眼泪一并吞下。
这是上面满分作文中的两段文字,作者通过胡人士兵的一句话以及苏武“双手拭干眼泪,再转身拉下帐篷的帘门”等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实场景,而且丰满了人物的形象。
四、思接千载扣行走。写行走类作文,可借助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将古今中外人、事、物纳入其中,融为一体。或再现历史情境,以古鉴今;或展望未来,比照现实。但无论思维的风筝放飞得有多高多远,都必须牢牢把握手中牵引的线,使其循着行走的轨迹,该放开时则放开,该收拢时则收拢。如上面满分作文中的几处描述:
你离开我们两千年了,可是你从未走远,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
多年前,你是一位光鲜亮丽的使臣,带着马队走过黄沙茫茫的沙漠……胡人仰慕你的才华,想要让你成为他们的帮手,但你却不假思索地拒绝,转身留下一个落寞却依旧挺直的背影。孤独一人,住在破旧的帐篷里,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牵挂。……
苏武,伟大的灵魂,你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从未走远。
作者与开头处先交代描述对象距离今天的久远的时空,将作文的思维连线到两千年以前异域他乡,然后笔锋一转,“可是你从未走远,一直活在民族的记忆里。”则起到了把“走”的距离框定在“民族的记忆里”这一范围内的作用,从而使主体部分的思维发散因为有了方向和目标,而不至于信马由缰,结尾部分看似简单地变换了一下句子的表达顺序,实则富有深意,既呼应开头,又深化了题旨。这样,就使得整篇文章从始至终扣题行文,虚实结合,以远衬近,使中心更显突出。
【小结】
写行走类作文,首先要审清题目,确定行走的方向和目的,其次要巧妙立意,借行走以表情达意,再次要抓住细节,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让思维多方发散,既能放得开又可收得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