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奥地利的蒙娜丽莎,是美好时代的犹太名媛,也是历史的一声悲叹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也许是奥地利艺术家克里姆特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作品,即使从未亲见原作,你也肯定对它感到熟悉。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1907年

这幅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画中女子高贵优雅,而她的眼神却藏有一丝不安。她是这篇小文的中心: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

2015年电影《金衣女人》中的阿黛尔

阿黛尔的“美好时代”

阿黛尔是唯一一个两次成为克里姆特全身肖像画主角的女人,对于这位重要的现代艺术家,她无疑是缪斯般的存在。

克里姆特1901年的作品《朱迪斯与荷罗孚尼的头颅》中朱迪斯的形象可能也以阿黛尔为原型

这位“缪斯”原名阿黛尔·鲍尔,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最富裕的犹太银行家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阿黛尔本人的照片

阿黛尔15岁时,最疼她的兄长突然过世,让敏感的阿黛尔大受打击,也许是为忘记悲痛,年轻的阿黛尔渴望着离家。

1920年代,狩猎中的费迪南·布洛赫-鲍尔

18岁那年,她嫁给了大她17岁的犹太企业家费迪南·布洛赫。费迪南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他们把两家的姓氏结合,成为“布洛赫-鲍尔”。

特蕾莎·鲍尔的一幅色粉笔画挂在布洛赫-鲍尔家族后人家中,特蕾莎的丈夫是费迪南的兄弟,他们都把妻子娘家的姓氏加入自己的名字里

阿黛尔不是传统的美人,低垂的黑眼睛总有忧郁。这种忧郁不仅来自于兄长早逝和她自己的病弱之躯,也源自她几次流产的经历。她没有孩子,这份遗憾也让她对姐姐的孩子特别爱惜,她和费迪南后来与姐姐一家住在一起。

布洛赫-鲍尔在维也纳的家是当时有名的奢华寓所

2006年纪录片《Adele's Last Will》中布洛赫-鲍尔家的照片里可见很多艺术品

阿黛尔是独特的。她对哲学、文化、艺术很感兴趣,大量研读德、法、英语著作。

2006年纪录片《Adele's Last Will》中一幅阿黛尔的照片,她穿着当时新潮的白色长裙

她聪明且时尚,不受陈规所限,后来还成了“大烟枪”。人们常见她穿着白色或全黑的时髦衣裙,拿着优雅的金烟斗,吞云吐雾。

姐姐特蕾莎与年幼的女儿玛利亚·布洛赫-鲍尔,玛利亚是阿黛尔生前最疼爱的小姑娘,后来嫁给弗里茨·阿尔特曼。

阿黛尔是当时维也纳艺术文化圈的名人,思想超前。她在政治上很有自己的看法,姐姐的小女儿玛利亚后来说起阿黛尔,形容她是“社会主义的社交名媛”。

布洛赫-鲍尔是维也纳比德迈尔风格绘画的重要收藏家,这两幅比德迈尔风格代表艺术家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的作品就曾是他们的藏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也纳正处于欣欣向荣的“美好时代”,处处歌舞升平,艺术界出现众多令人惊喜的变化。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埃贡·席勒、音乐家阿诺德·勋伯格都是阿黛尔家的常客。

阿黛尔的丈夫费迪南拥有约400件新古典主义古董瓷器藏品,这些精美瓷器在1941年不得不被拍卖,当中数十件一度进入维也纳的博物馆。后来部分归还给布洛赫-鲍尔家族后人

阿黛尔不喜欢拉家常,却能就最新的社会思潮与人促膝长谈。她与费迪南还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他们是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最重要的支持者。

布洛赫-鲍尔位于布拉格的大宅

克里姆特/《苹果树》/1912年/2006年在纽约佳士得以3305.6万美元成交

克里姆特在他们位于布拉格的大宅里小住过,一幅色彩斑斓的《苹果树》很可能就是他住在这里时创作的。

克里姆特的《山毛榉林》是费迪南1903年买下的一幅作品,2006年11月在纽约佳士得以4033.6万美元成交

1903年,费迪南委托克里姆特为25岁的阿黛尔画像。这个年轻女子五官突出,眉眼间既有前卫大胆,又似乎隐藏着内心的焦虑,她总是捂住一只稍有畸形的手指,神态和小动作中充满矛盾。

克里姆特所画的草图也曾为布洛赫-鲍尔家族收藏,上一幅在2017年3月的巴黎佳士得以21.85万欧元成交,下面一幅在2015年11月的纽约苏富比以10万美元成交

也许正是这种矛盾令画家着了迷。克里姆特花了四年,频频拜访阿黛尔一家,画下大量草稿,最终在1907年完成画作。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局部

这幅大量用金箔的肖像是克里姆特“黄金时期”的代表作。这是克里姆特游历威尼斯与拉文纳,受古代马赛克启发而形成的风格,画中金色与久远的历史相连。这个时期的作品为画家带来盛誉,当时要委托他作画,价钱可以抵得上一座别墅。布洛赫-鲍尔家族是当时少有的几个有能力收藏克里姆特的家庭。

克里姆特/《阿特湖城堡三号》/1910年/曾为费迪南·布洛赫-鲍尔收藏

当时,因为交往甚密,人们怀疑克里姆特和阿黛尔之间关系非比寻常,不过阿黛尔疼爱的玛利亚后来在采访中表示,二人只有柏拉图式的相互欣赏。

克里姆特的这幅《翁特拉赫与阿特湖边的房子》同样是布洛赫-鲍尔家族的藏品,200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以3137.6万美元成交

1925年,年仅43岁的阿黛尔不幸病逝。费迪南将她的肖像和其他6幅克里姆特绘画藏品都挂在她的房间里,作为对爱妻的纪念。后来的每个周日,费迪南、阿黛尔的姐姐和姐夫一家都会在这里相聚,演奏大提琴,怀念昔人。

电影《金衣女人》中阿黛尔的肖像挂在壁炉架上方

阿黛尔也许是幸运的。十多年后,那些与她同辈的奥地利犹太人或在集中营里挣扎,或在遭遇洗劫后含屈自尽。纤弱的阿黛尔,至少在这一切发生前就合上双眼。

阿黛尔从未离去

阿黛尔离世至今已经有90多年,但在过去十年里令人瞠目的天价和一部出色的纪实电影,令她一直备受关注。

克里姆特/《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二号》/1912年

 亿元宝贝 

2006年,犹太裔富豪、雅诗·兰黛之子罗纳德·兰黛以1.35亿美元买下《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是当时全球最贵的绘画。这幅作品11年后仍在全世界最贵艺术品前十位之中

阿黛尔的两幅肖像曾在纽约新美术馆(Neue Galerie)短暂相聚

2017年 ,美国名嘴奥普拉收藏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二号》又以1.5亿美元出售给一位中国收藏家。

《金衣女人》 

2015年,围绕着《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展开的电影《金衣女人》成为当年的一大热门。

电影《金衣女人》中,克里姆特正在为阿黛尔作画

电影根据事实改编,从阿黛尔金衣肖像被纳粹掠夺,到回归布洛赫-鲍尔家族中,没有刻意煽情,但这犹太家庭承受的创伤,却透过屏幕刺痛观者的心,又一次,阿黛尔生前身后的故事成为焦点。

玛利亚·阿尔特曼,原名玛利亚·布洛赫-鲍尔与《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玛利亚已在2011年过世,享年94岁

1998-2006年,阿黛尔的肖像是一件国际艺术品归还大案中的中心,控方是一位老太太,辨方是一个国家——奥地利。这位老太太便是玛利亚。

电影中,纳粹军官敲响布洛赫-鲍尔一家的门,将他们的财物夺走

二战期间,阿黛尔的肖像、众多艺术与古董收藏以及家族的所有财物都被纳粹一扫而空。

据玛利亚在2006年纪录片中所说,这条项链还有与之相配的一对耳坠

在玛利亚结婚时,叔叔费迪南曾将阿黛尔画中所佩戴的钻石项链交给了她。

电影中也有表现玛利亚结婚时佩戴这条钻石项链的场景。不久之后,这对新婚夫妇失去财物,迎来惊心动魄的逃命历程

但玛利亚刚从蜜月归来不久,纳粹突然占领维也纳。这条项链被纳粹军官夺走并献给了纳粹德国的政军领袖、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赫尔曼·戈林。资料显示,戈林的妻子曾在纳粹的舞会上佩戴这条项链。

电影《金衣女人》中戈林妻子戴着钻石项链的片段,这件首饰在战后的下落如今难以追寻

家族收藏的克里姆特名作,曾在纳粹统治下的柏林展出,犹太人阿黛尔的名字被抹去,作品被冠上的“金衣女人”之名

1938年,纳粹强迫维也纳的犹太人当众刷洗街道。布洛赫-鲍尔家族等上流社会犹太人的财产被纳粹一项项列出,以各种名义和方式收入囊中

事实上,阿黛尔生前确实希望将克里姆特的杰作留在奥地利,她也希望将所有财产捐给孤儿院等机构。但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她的民族将遭灭绝性的屠戮,她的家庭将支离破碎。

1938年,一座维也纳犹太民居被抢夺后一片狼藉。纳粹鼓吹的民族仇恨与人们的仇富心理交汇到一起,很多普通人也加入到强抢的行列

费迪南后来修改了遗嘱,将画作与其他藏品留给逃往美国的后辈。这时候的费迪南无法回维也纳,也无法与任何亲人联络,在写下遗嘱几天后,孤独地离开人世。

1945年,美军在德国一座教堂里找到大量被纳粹藏起的犹太人艺术收藏品。战时,希特勒与戈林会按照自己的口味,瓜分抢来的艺术品。

费迪南的遗嘱一直没有被亲人知晓。阿黛尔的肖像留在美景宫,金光烨烨,但其犹太背景却蒙上浓浓灰霾。

电影中,玛利亚与律师兰迪·勋伯格(音乐家阿诺德·勋伯格后人)在八年的交涉和官司之后,终于赢回了克里姆特的作品

最后一位曾陪伴阿黛尔的亲人——玛利亚在80多岁时试图与奥地利当局沟通和协商,对方始终不肯让步。最终,玛利亚与律师一起将奥地利告上法庭。

上世纪90年代末,调查记者Hubertus Czernin发现的档案资料表明,阿黛尔的肖像和布洛赫-鲍尔家族的其他几件克里姆特画作应当由玛利亚及其姐弟继承

2006年,阿黛尔的肖像离开之前,维也纳的地铁和公交站贴满了“再见,阿黛尔”的海报,当地人涌向美术馆,与这件名作道别。即使整个奥地利对画作依依不舍,但这一次,玛利亚不再妥协。

2006年维也纳公交站上的“再见,阿黛尔”海报

不过,玛利亚根本没有财力缴纳这样一件名作的相关费用。阿黛尔的金衣肖像一到美国,就直接借给博物馆展出。后来,这幅作品以1.35亿美元卖给罗纳德·兰黛,条件是画作必须长期向公众展示。

2006年,《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进入罗纳德·兰黛合作创办的新美术馆

如今,很多人仍惊讶于阿黛尔肖像的高昂价格,也很容易认定玛利亚是为了钱才去追回画作,为了赶紧套现才将阿黛尔的肖像迅速卖出,有人认为这场买卖利用并玷污了阿黛尔画作的回归,有人认为作品应无偿捐给博物馆。同时,也有人认为,作为合法所有者如何使用收藏品,是玛利亚个人的自由。

就结果看来,对于艺术行业外的普通人,画作的天价无疑更印象深刻。人们往前迈进之时,总会逐渐会把过去的苦难忘记,克里姆特画中的阿黛尔和作品所代表的一切,也难免会被岁月掩盖。围绕着阿黛尔的高昂价格对于一些人是了解她的开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则是争议的关键……那么,看到这里的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