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广:未来社会80%的应用场景都是基于人工智能

2021年7月16日上午,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启动仪式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智能计算中心筑基数字经济新优势》主旨演讲中提出,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应该坚持以 AI 产业化、产业 AI 化和政府治理智能化等应用需求为导向,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赋能实体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重大支撑和推动作用。

  01 智能计算中心,智慧社会的新基建
未来社会80%的应用场景都是基于人工智能,单志广认为: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场景,除了要有数据支撑以外,还要和各领域、各场景的知识模型、机理模型甚至物理模型相叠加,形成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和场景实现。复杂模型、复杂场景势必需要面向 AI 的算力基础设施,这种设施就是智能计算中心。
2020年4月,浪潮前瞻性地提出“智算中心”(即智能计算中心)概念。国家信息中心和浪潮开展联合研究,并于2020年12月发布了《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明确智算中心的概念、内涵、功能定位和技术架构,初步探索智算中心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探讨建设智算中心的经济社会价值,为地方健康有序开展智算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发改委在对新基建的概念界定中给予了高度认同。在人工智能全面融入生产、生活中的未来,人们将对人工智能习以为常,而智能计算中心作为人工智能的“幕后英雄”,则变得更为“透明”。但这并不代表二者变得无足轻重,而是像今天的电(人工智能)和电厂(智能计算中心)一样变成了一种基础设施,无人在意但却不可或缺。
现在大家看到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只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冰山一角”。其实,人工智能的应用充满了无限可能,还有海量的场景等待着人们去发掘。而智能计算中心也将成为人类空间、物理社会和信息空间这三元空间构成的数字孪生社会的关键基础,支撑起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社会”。
02 智能计算中心,区域智能经济的晴雨表
智能计算中心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作为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能力支撑,推动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 GDP 中的占比提升。目前,数字经济在 GDP 中的比重,美国占到了10%,而中国只有7%,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也因此,未来通过智能计算中心的规模、配置,就能推断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单志广认为:
未来每个地方智能经济发展好不好,不是看传统的生产能力,而是看引领在这个行业的模型算法是不是最顶尖的,所以智能中心就是要围绕模型算法来提供更好的数据和算力支持,这样才能通过智能计算中心支持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应用创新、生态创新和监管创新。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大规模先进智能计算中心,其验收运营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该中心聚焦打造立足南京市、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人工智能新生态,在区域及定位上与国家算力布局、数字化经济发展相合。而作为智能生态建设平台和产业创新聚集平台,其建设模式既验证了《指南》的理论可行性,也为各地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以及推广树立了样板。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的投产,不但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计算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带动以智能芯片、智能软件、智能传感器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了一批核心技术人才,也培育了一批创新型的企业、研究院和平台,整合技术资源、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03 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
对于智能计算中心的实施路径,单志广认为首要的是坚持需求导向,智能计算中心要解决人工智能核心的应用场景需求,一定要把握好需求的能力、需求分析。这种需求源于 AI 产业化、产业 AI 化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核心目标,都需要智能计算中心平台将算法、模型、算力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向外界、向园区、向企业、向政府输出 AI 的数据库、AI 的模型、AI 的开放平台等多种 AI 产品,让人工智能应用透明化。

AI 产业化是将人工智能加持的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自动驾驶等 AI 技术产品化、产业化。智能计算中心将为 AI 产业的发展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性能智能计算支撑,加速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应用部署进程。

产业 AI 化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帮助传统千行百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使得产业的重要环节都能得到人工智能的加持,实现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等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网络逐步完善,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城市级平台加速落地。智算中心作为“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的主力军,其所承载的 AI 算力将是驱动城市治理智能化和 AI 产业化、产业 AI 化的核心动力。
04 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要满足区域发展战略需要
相比高速公路解决的是“地理限制”,智能计算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其“三元空间”属性突破了“地理限制”、“时空限制”。但因为各区域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特点的不同,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必然有着“区域”属性。
发改委发布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域发展差异化算力的必要性,通过全国范围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优化长三角等地区的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区域发展战略需要。而《指南》更是明确指出,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应紧密衔接本区域或本地规划,以培育区域智能生态圈为根本,重点算力集群有必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对周边地区的数字化支撑。
同时,智能计算中心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就像水、电、气等的运营平台,其建设模式必须要总体规划、政企协同、需求牵引,并聚焦先进的技术和适配典型场景。其建设、运行模式一定要以政府为主导来实现多元融合,实现公共设施有序布局,亦即政府主导、多方承建。实施方法可以是政府独立投资,也可以是国家、地方、企业共建的运营模式。这种路径的引导,能够解决过去传统数据中心的无序建设和散乱问题。
“智能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然需求,只有通过智能计算才能把经济、社会、产业中各种模型、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产业和生产力,并支撑智能化的产业、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的治理,智能计算将智引未来,而智能计算中心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单志广

来源:浪潮服务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