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古代建筑的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不仅颜值比你家的高,还身兼特异功能:像一块无声的广告牌,7X24小时全年无休地自动播报自己的身家背景。眼前的建筑什么等级,抬头看一眼广告牌就能一清二楚。鉴于广告牌的外观相似度有点高,宝哥哥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广告阅读指南》。特别提示:牢记以下结构,有助于本指南的阅读与使用。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因此又称五脊殿(宋代)和四阿顶(清代)。据传,庑殿顶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屋顶形式,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宝哥哥不能确定,但从汉代画像石和陶器的实物来看,至迟在汉代,庑殿顶已相当普遍。到唐朝时,庑殿顶已经被应用于佛寺建筑,比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发现的佛光寺大殿,就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大约同一时期,庑殿顶传入日本,称为寄栋造。这可能是因为庑殿顶出现得最早,在其他屋顶形式诞生时,庑殿顶已经凭借资历熬成了正统(说白了就是大家看习惯了)。发展到明清时期,庑殿顶已经成为皇家专用,只有在最尊贵的皇家建筑上才能使用,比如皇帝住宿办公的地方,皇家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皇家寺庙等等。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孔子了,皇帝毕竟要借人家的观点制国平天下,允许孔圣人享有特权。所以说,以后如果看到庑殿顶的明清古建筑,那基本上不是和皇家有关就是和孔子有关。如果说有哪一种屋顶等级能比庑殿顶更高,那就只有重檐庑殿顶了。所谓重檐,就是有两层屋檐(三层叫三重檐),别看只是加一层屋檐,整个建筑的气势立马提升一个level。全国等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銮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相比之下,单檐庑殿顶虽然也是皇家用的,但只能用于偏殿或门堂等处,比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故宫中的英华殿等等。如果说庑殿顶的尊贵指数是五颗星,那重檐庑殿顶至少有六颗。
歇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屋脊多,一共有一正、四垂、四戗九条屋脊,因而又被叫做九脊殿或九脊顶。
除此之外,歇山顶还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别名,反而是“歇山”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清代才开始流行。歇山顶也有前后左右四个坡面,与庑殿顶不同的是,正脊两侧的坡面是半坡,将山墙分隔成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呈等腰三角形,叫做山花),就像山墙在这里歇了一下,“歇山”之名正是由此而来。歇山顶出现得比庑殿顶晚,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从出土大的汉代陶屋来看,当时的歇山顶与现在有很大不同,正脊和花山都要小得多。发展到唐代,歇山顶才有了如今我们熟悉的模样,我国现存最早的歇山顶建筑,是唐代的南禅寺大殿,其屋顶形状已与现在常见的歇山顶相去不远。歇山顶比庑殿顶低一个等级,一般多用于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在宫廷、王府、大的庙宇等地都能见到。相比于因为过于尊贵而少见的庑殿顶,歇山顶反而更加常见。庑殿顶有重檐,歇山顶自然也有。于是,问题就来了,重檐歇山顶的等级怎么算?和单檐庑殿顶相比哪个地位更高呢?我们可以到故宫中寻找答案,在紫禁城中,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的保和殿和乾清宫,采用的都是重檐歇山顶,而不是单檐庑殿顶。由此可见,重檐歇山顶的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而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尊贵指数★★★★★☆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另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檐两侧伸出山墙,悬于山墙外,因此得名“悬山顶”。悬山顶至迟在汉代已经诞生,宋朝时又称“不厦两头造”,清朝得名“悬山”,也叫“挑山”或“出山”。悬山顶等级较歇山更低,多用于民间建筑,以及庙宇、宫殿建筑群中的附属建筑,比如寺庙和祭坛的仓库、准备间等。因悬山顶建筑前后左右皆有屋檐,有利于防雨,而在南方民居中更为普遍。另外,因为悬山顶本身级别就不够看,也就没有搞出重檐来提升等级了。硬山顶和悬山顶是近亲,相似度高达99%,唯一的区别就是硬山顶的两侧屋檐与山墙平齐,并不出檐。也有山墙高出屋面的,称为封火山墙(俗称马头墙),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宋代建筑巨著《营造法式》中,并没有硬山顶的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迹中,也没硬山顶出现,由此推断,硬山顶的诞生应该在宋代以后。硬山顶等级又比悬山顶更低一层,是最为常见的屋顶形式,民间住宅、园林、寺庙中都大量存在。卷棚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正脊,前后坡面连成一道圆弧形曲线。根据具体形状不同,又有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之分。正脊是就是屋顶地位的象征,没有正脊的卷棚顶地位也低到尘埃里,在宫殿中只能用于太监、佣人等所住的边房。一般多用于北方民居,或者园林建筑中的亭、轩、廊、榭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屋顶都有等级之分。还有一些屋顶,它们或者用于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或者地位随时代产生了巨大变化,或者在不同等级的建筑种都有应用,总之等级很难分辨清楚。攒尖顶的名字非常形象,这种屋顶呈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形成尖顶,又称攒尖宝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攒尖顶又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之分。攒尖顶建筑有等级很高的,比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和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甚至是三重檐的形式,单按屋檐层数来算,说是等级最高的建筑也不为过。但攒尖顶更多见的还是在亭、阁、塔等无等级建筑中,比如中国最大的亭子——北京颐和园廓如亭,以及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盔顶的外观和攒尖顶很像,也没有正脊,各条垂脊相交于顶点。最大的区别在于盔顶垂脊下半部向上翘起呈弓状,整体看起来很像头盔。盔顶在中国古建筑中并不多见,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现存最大最出名的盔顶建筑就是著名的岳阳楼。盝顶与以上所有屋顶都不同,它的顶部是平的,由四条(或以上)正脊围成平顶,平顶下再接垂脊和坡面,垂脊和坡面的数量与正脊数量相同。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流行,明代时,盝顶的等级算是比较高的,明仁宗朱高炽曾经居住的故宫钦安殿,就是重檐盝顶。但时间来到清代,盝顶的地位直线下滑,专门用来建井、仓、库房等。屋顶们有时还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以组合的方式出道。双环亭是圆亭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亭,其屋顶是两个相交的圆形攒尖顶,有单檐和重檐之分。最著名、最典型的双环亭,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庆祝50大寿而建的双环万寿亭,原在中南海,现位于天坛公园。顾名思义,方胜亭就是两个正方亭沿对角线方向叠在一起,屋顶为两个四角攒尖顶相交形成。十字脊顶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最常见的是歇山式,称为歇山式十字脊顶,也叫四面歇山顶。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就能看到这种屋顶。现存古代建筑中,则以故宫角楼为典型代表,角楼的屋顶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即为两个十字交叉的歇山顶。故宫角楼共有10个山花,28个屋角,72条脊,是公认的屋顶最为精美的建筑之一。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顶前后相连接,就叫做勾连搭。勾连搭顶可以扩大室内空间,常见于大型宅第及寺庙大殿等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勾连搭顶有两种经典形式,一种是仅有两个屋顶勾连,其中一个为带正脊的硬山或悬山顶,另一个为不带正脊的卷棚顶,叫做“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另一种是相勾连的屋顶中一大一小、有主有次、高低不同、前后有别,叫做“带抱厦式勾连搭”。“卍”字纹也是我国的传统纹样,寓意“万事如意”“万寿无疆”。有些建筑为了吉祥寓意,屋顶也采用“卍”字形,例如万园之园——圆明园中的“万方安和”。除了上面提到的款式之外,还有藏族平顶,福建圆寨的环形屋顶,西北地区为了接雨水的一面坡屋顶......中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的屋顶风格都不尽相同,更多关于屋顶的秘密等着你去现场探索。
撰写&排版/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