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大铜官
阳光暖照着大地,初冬的风也没那么凛冽。站在顶楼的天台看车水马龙,总少了一份静气,想来还是要去自然中走走,心念已动,便想成行。于是搜肠刮肚的思索这个小城还有什么值得看的风景。突然灵光一闪,想起前阵子有位朋友和我说起的“大铜官"。那就去爬“铜官山”吧!肉身遍布这个小城的角角落落,唯独没上过“铜官”山。都说熟路无风景,那就走一回没走过的路,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百度搜索了一下铜官山,跳出有关它的详细注解: 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是2010年国土资源部批获的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坐落于铜官山区铜矿遗址,这里是铜陵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其采铜冶铜历史可上溯至商周,盛于汉唐,延至当代,到了新中国,铜陵有色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开采,铜官山铜矿走向鼎盛。由于资源枯竭,2003年矿山正式关破。至此,铜官山矿结束了三千多年的开采历史。
粗略的知道了这座山的历史,更萌生了要去瞧瞧看看的念头了。可网上市民论谈里说,公园还在开发建设中,完工还有些时日。可好奇心一旦上来,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偏向铜官行。它的地理位置我心里是大致清楚的,那就带一颗贪玩的心上路吧。没想到,通往这座山的路一律在扩建,机器轰鸣,泥水四溅,别说风景,煞风景倒有之。车子像蜗牛一般好不容易逃离市区,挪到不再那么拥挤的小路上。经打听,这是通往铜官山的必经之路。也许是因为昨夜的一场微雨,小路湿润泥泞,一辆辆大货车将泥水甩出多远,泥花四溅。满目疮痍处,我心想这就是古铜矿遗址呀,远没有我想象的风貌,竟有股想调转车头的冲动。可已经到了这里,不管什么风景还是去看看吧!放眼看去。上山的公路崎岖陡峭,我担心小车不知可能上去,想找个人打听下,竟不见一个人影。定睛一看,这是怎样的居住环境呀,房屋结构像是八九十年代的风格,红砖小瓦,白墙已斑驳成花花点点,室内阴暗潮湿,我觉得这里极度不适宜人常年居住,可窗台上晾晒的鞋子提醒我这里是住着人的,城市的一隅,还有这样未曾开发的贫民窟,还有昔日的矿工住在此处,不禁哑然。它们的存在似乎愈发映衬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与现代时尚,而它们就是被时代抛弃了的弃儿,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被人们遗忘。看到路标旁有个大牌子,确定是有色的某个矿区,感叹住在这么破败之处的工人及家属,未免有些受委屈了。一路除了破旧的民房,我这擅长写美文的手,此刻除了词穷,实在想不出夸赞的言语。心变得沉重阴郁,似乎很多年前矿区的艰苦劳作就在眼前,我似乎为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一个离经叛道的矿区女人与人私奔的小说找到了源头。心有慽慽,于是四下张望,想寻点风景弥盖此刻的凌乱。只看见双人合抱粗的梧桐树在这初冬的暖阳下,笃定的威武着,没有嫌弃,没有憎恶。人终究是不如物的,会带有色眼光,会暗自比较,会虚荣市侩。看梧桐叶在风中飞舞,或盘旋或低徊,或追赶或依偎,最终与根深深依恋。此时,我站在初冬还不算凛冽的风中想了很多,关于植物和人,关于文明与落后,想到离别已久的家乡,想到我流浪的脚步什么时候能停下,停泊在吾心安处……
越往山高处走,越不见一个人影,稀稀拉拉的房屋已没人居住,也许是危房,也许有钱了之后搬去城里住商品房了。早期下井工人的工作生存环境大致也就是今日看到的样子。我在那上锁的斑驳门房上似乎看到了曾经熟悉的军绿,这种代入感让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了那生活十几年的军营,房子也是老旧,门上也是墨绿漆,一代代军人就这样戍边守疆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远离人烟,远离繁华,默默无言,默默奉献,我在想艰苦为什么总是要与奉献相连,奉献总是要与崇高相牵?望向矿区的那片老宅,我似乎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下雨天,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天晴时,耗子白天在室外活动,夜晚就在室内活动,野鸡飞到门前觅食,乐观的会认为是一个欢乐的动物园,悲观的会认为是人畜大战。年轻时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被这片场景一刺激,像放电影般在眼前浮现。最可爱的人啊,你们都活在大众不曾看见的视线。你们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一部分要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日子。
机器依旧在轰鸣,车轮还是在滚滚,大铜官俨然还在蒸蒸日上的建设中,引颈向上远眺,目测高处山峰有五六百米高,陡峭挺拔,葳蕤葱茏。看到工人还在施工,也就打消了爬上山顶的念头,就这样在山脚下的矿区兜兜转转,那些井架,那些民宅,那些稀疏的菜地,那些粗壮的梧桐,一样也是风景。可惜我不是一个画家,不能将这一方缩影融入画中,供后来人观瞻,城市的一隅还有这样古老的遗风遗址,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们。那水渍浸湿的民房,我认为已不能住人的民房,在城市的不断扩建中,迟早要拆迁,改造贫民窟的市政蓝图已在我脑海栩栩如生的诞生。待到那时,沿途风景如画,矿区高楼林立,铜草花将会开得异乎寻常的热闹,无限风光势必在铜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