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被誉为杜甫七律第一,这一首堪称它的姊妹篇
杜甫流传至今的七律一共有100多首,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公认《登高》为第一,因为它首先开创了八句皆对的先河,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除了《登高》之外,杜甫的七律名篇也不在少数,但有一首却堪称是他的姊妹篇,这就是《登楼》。和《登高》一样,《登楼》也创作于杜甫的晚年,只早了三年。
公元764年,是杜甫在成都寄居的第四个年头,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王朝又面临内有宦官专政外有吐蕃入侵的严峻形势,感慨之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首联“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杜甫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尽管国家满目疮痍,杜甫还是坚信大唐王朝屹立不倒,并且义正辞严的警告吐蕃莫要玩火自焚。
尾联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杜甫的言下之意是,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同时也在暗示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相比《登高》,这首《登楼》并没有八句皆对,但中间两联的气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时间、空间的距离在这一刻被杜甫瞬间拉近,起于忧虑,转为豪情,结为愤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