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虽不同,但说到写文章,除了王安石,谁能更懂苏轼呢?

北宋神宗年间,文坛有两位不世出的大师,从针锋相对到惺惺相惜,再到最后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划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他们是王安石和苏轼。

熙宁年间,围绕变法的正确与否,王安石和苏轼水火不容,斗得不亦乐乎。情急之下,王安石甚至不惜对苏轼进行人身攻击,但说到写文章,他们却是对方的知音。

1069年,正是保守派和变法派党争最激烈的一年,王安石亲自编写的《英宗实录》正式成书。苏轼看过后,大为赞赏,评价道:此书词简而事备,文古而意明,为国朝诸史之冠。

之后的数年时间里,王安石一直对苏轼采取压制手段,将其外放于地方为官。而苏轼呢,也一点都没有消停,一面接连向朝廷上书反对新法,一面在诗文里讥讽新法的弊端。

1076年,王安石再次罢相,处于半退休的状态。1077年的十月,朝廷应杭州知府赵抃之请,为故吴越王钱氏建了一座表忠观。应赵抃之请,苏轼撰写了一篇《表忠观碑》,此文一经传出后,立即得到天下士子的交口称赞。

有一天,闲居在家的王安石读到这篇文章,喜爱不已。有客人问道:“相公也喜欢这个人的文章吗?”王安石说:“此文绝似西汉。”满座为王安石的大度赞叹不已。

王安石反问客人:“可以与西汉何人相比?”杨德逢说:“王褒。”王安石不以为然。杨德逢疑惑了:“难道可以与司马相如、扬雄相提并论?”

王安石回答道:“司马相如写得好的不过《子虚》、《大人》等几篇赋而已,扬雄的《太玄》、《法言》是为了阐述《易经》、《论语》,没有见过他们写得好的叙事文章。窃以为苏轼的这篇文章与司马迁不相上下。”满座又叹服于王安石的见识。

接着,王安石又问道:"你们觉得可以与司马迁的哪篇文章相比呢?”满座皆惊,无以为对。王安石缓缓说道:“《楚汉以来诸侯王年表》也。”

后来,《表忠观碑》由苏轼亲自书写,并刻成了石碑,置于杭州钱氏坟内,分四石两面刻。原碑现已失传,今存为明代重刻。

清人王大忻曾评价道“《表忠观碑》笔法方整俊伟,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也”,不愧为苏轼“四大名碑”之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