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题解】
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孺子将入于井,皆有【chù】恻隐之心;非所以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yāo】誉乡党朋友也,非其声而也。由是,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
【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将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因为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因为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不忍人之心:以,凭。
治天下可之掌上:运,运转、转动。“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译文中的“其道理就在于”为意译。
今人孺子将入于井:乍,忽然。孺子,儿童。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非所以乡党朋友也:要,求取。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
其声而也:恶,厌恶。然,这样。
由是:是,这。由是,从这里。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
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
通假字: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内交,结交)
状语后置句:
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于,与)——也可以不做状语后置句
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于,在)
判断句:
恻隐之心,仁之;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人四端也,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不能者,自贼者;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父母。”
【译】哀痛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厌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谦逊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都(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火刚刚燃烧(终必不可扑灭);(就会像)刚刚泉水涌出(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它们,(让它们消灭),便不足以侍奉父母。”
仁之:端,萌芽、发端。
四端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这。
其有四体也:犹,如同、好像。四体,四肢。
有是四端不能者:而,连词,表转折,却。谓,以为、认为。
贼者:贼,伤害。者,……的人。
泉之始: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足以四海:保,安定。
不足以父母:事,侍奉。
通假字:若火之始(同“燃”,燃烧)
判断句:
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自贼者/贼其君者
(0)

相关推荐

  • 【清风侍读 劝谕策进】孟子曰:“人皆有不...

    [清风侍读 劝谕策进]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 ...

  • 语音版《孟子》赏析(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赏析(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第二单元 论人性本善 第二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二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公孙丑上>,也是孟子论人性本善的重 ...

  •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因为他采用像人的土陶俑殉葬(这也是不仁的).这样的统治者会忍心让它的人民忍饥挨饿而死吗? 赏析 这是孟子是对梁惠王讲述"仁政"的一句话. 孟子 ...

  • 恻隐之心

    带你了解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1]汉语成语.拼音:cè yǐn zhī xīn,释义: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 ...

  • 学习“性善”“性恶”说引发的思考

    孙来燕 20210412 关于梁涛教授就孟子的"性善"论同荀子的"性恶"论进行的比较分析,廓清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1 ...

  • 性善性恶,看布卢姆、亚当﹒斯密、孟子如何说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以来是哲学家们聚讼的一个话题.比如孟子认为人之性善,而荀子取性恶说.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布卢姆则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求得可靠之结果.他在<善恶之源>一书中,就通过 ...

  • 孟子:人之性有四端

    <孟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1

    [题解]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石(shí),计算容器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hù),葫芦. [注]诸子散文一般哲理性较强,以意译为主.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2(完结篇)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

    [题解]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石(shí),计算容器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hù),葫芦. [注]诸子散文一般哲理性较强,以意译为主.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3(完结篇)

    第六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治国",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要重视细微和小节处:对权柄不要有执念,主张无为而治:要从始至终保持谨慎,等等.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2

    第二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修身".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跟,这样立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所以,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接着,作者指出"自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1

    [题解] 本文选自<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完结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题解] 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2(完结篇)

    ②-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译]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1

    [题解] 节选自<礼记·大学>,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