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严重,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很多学校开启了线上教学,孩子们都只能在家学习。这下网络上热闹了,大量用户注册导致APP全线崩溃;老师们非常不熟练地做起了线上主播;同学们在上课的同时,也是调侃不断,制作各种而各样的表情包。一切都在纷乱而不失和谐地进行着……
在这些热闹之外,还有一群快要头秃的人,他们统称为“小学生的家长”,各种老师线上布置作业,孩子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就需要各位家长大显神通。“在住户群里喊楼上别吵了,楼上回复在陪孩子上体育课”,家长们也哭笑不得,这样的段子每天都在上演。
令我们崩溃的孩子:
忙忙碌碌一上午,三五个字教不会
“这个读b、这个念p,宝宝一定要分清了,记得了吗?”一早上尽心尽力教个不停,孩子口口声声说会了,吃了一顿饭却忘得一干二净,老母亲们只能“仰天长啸”。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通常会采取两种战略:1、生气,让孩子自己领悟一下;2、压下火气,再来一次。凡此种种,事后反思,家长们往往会得出几种结论:1、孩子没有认真听我讲话,注意力不集中;2、孩子是不是发育迟缓,脑子跟不上;3、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无论是哪种,都足够让家长陷入无穷无尽的焦虑中。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不光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学校孩子们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经常习惯性地在课堂上问孩子们”这道题会了吗?“,大部分的孩子都回答会了。但是,在课后修改时,老师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其实并不能独立解答出来。如何去判断孩子们是否真的将知识掌握了,老师们有时候也很苦恼,虽然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但依旧不能避免班级中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些笃定自己都已经“理解”了的孩子有时候也很无辜,发生这种现象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成为懒惰应声虫的孩子。比如,在课堂上集体回答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在滥竽充数,不懂装懂。因为集体回答时老师不会点名哪个同学说错了,于是这些孩子就会随大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会了”,他们也说“会了”,别人不吱声,他们也不吱声。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主见。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第二种:既是提问者又是“暗示者”的老师家长。有些老师上课会习惯性地问孩子们“这样做对不对呀?”,孩子们就会在”对“或者”不对”中二选一;甚至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讲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偷懒”,直接给出一个答案,问孩子“对不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已经成为了隐藏的“暗示者”。孩子会根据大人询问的语气来回答问题。他们往往忽略了问题本身,而想着如何去取悦父母和老师,“妈妈到底是想让我回答对还是不对呢?”“老师这道题,到底是想让我们回答什么呢?”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暗示啊”,其实,我们所说的“对不对?”“会了吗?”这些话在大多数孩子看来都是压力本身。有研究证明,孩子在在学习的环境中有较大压力时,反而会走神。对此,美国科学家还进行了一项研究,小学老师总觉得孩子们上课抖腿行为懒散不利于集中精力学习,但是科学家们发现恰恰相反,上课抖腿的孩子反而注意力更集中。因为孩子在抖腿的过程中,会缓解一部分的压力,所以,我们也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不停地询问“会不会”“对不对”只会让孩子处于压力之中,而无法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第三种:不会却不自知的孩子。这一类孩子让我比较“心疼”,因为他们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原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又陷入迷茫。考试历来就是注重结果,所以,很多家长当看到孩子可怜的分数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没有认真学习。除却失望、痛心、批评,丝毫没有考虑过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在此,我真想替这样的孩子们说一句“宝宝心里苦”。此类情况出现往往是因为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现在快速、高强度的教育下,一些知识其实已经超过了孩子的理解范围,孩子以为自己掌握了,实际只是浮于表层并没有做到把知识消化整合。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急于粗鲁教育,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味批评,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我怎么这么笨”的想法,从而让他们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现在很多学校都采取线上教学、线下作业的模式,虽然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困扰,但也是给予家长们历练的好机会。在家陪孩子学习,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小习惯,让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如何能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呢?根据我和孩子的相处经验,给各位父母提几点建议。第一,成为一个“信息过滤器”,帮孩子捋顺作业,放松心情。现在许多老师线上布置作业,可能无法顾及到孩子们所处的现实情况,所以布置作业在现有条件下可能无法完成。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过滤信息,如果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作业,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抱怨,这样会让孩子焦虑,从而对学习产生其他的想法。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理解老师的教学目的,商量一下能否换一种方法来完成作业。还记得女儿的老师要求孩子回家做“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实验,当时家里刚好没有苹果了,孩子急得不行。我当时想了想,告诉孩子:“老师做这件事其实是想锻炼一下你们的动手能力,验证实验结果。而且咱们家现在没有苹果了,但妈妈认为,咱们用梨代替苹果应该也是可以的。我们先跟老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可以吗?”于是,我给老师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老师说没问题,本来也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这样,女儿拿了一个梨和我一起做实验,切开后发现里面同样有“五角星”。因为这件事,孩子高兴了很久,觉得自己有了了不起的发现。所以,在当下,家长一定要戒骄戒躁,和老师做好沟通,同时也要教育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要冷静,换一条路,我们依旧能够到达目的地。第二,帮孩子细化作业,减少沟通阻碍。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作业都是让孩子学习新字,这也让很多家长头疼,教了好多遍孩子还是不会写,或者是写的不规范。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焦虑。教了十几遍孩子还不会,有可能是他们真的没有掌握其中的技巧。遇到此类情况时,我们不妨帮孩子把作业分解细化。比如写一个汉字,如果是用到田字格的本子,可以教孩子将每一笔一划写到哪个位置。如果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一笔写的长一点,那一笔写的短一点根本没用,因为孩子理解不了长一点是个怎样的范围。如果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量化、细化,说清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成本会有很大的降低。比如,孩子不会做数学题,很大可能是没有读懂题,于是帮孩子理解题目就是关键,一味地讲解做题步骤就是无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将问题细化,进而解决掉。第三,家长要成为行走的“观察器”,观察孩子的言行,帮他们解决困难。孩子在家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认真观察孩子迟迟未完成作业究竟是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因为笔不好用,也有可能是因为橡皮擦不干净。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小问题,他们有可能使孩子厌恶学习,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因此,家长在家要观察孩子学习中遇到的与学习本身无关的困难,给孩子清除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如果发现孩子迟迟未完成作业是因为拖延或者走神,也一定要帮助他们纠正。第四,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知识输出。这一点是帮助家长们给孩子在家做一个检测。有些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将知识掌握了,这时候可以采取一些角色扮演,比如让孩子扮演老师,给你讲解这两天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而且让孩子做到知识输出,能够使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能够增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时间,有助于双方相互理解。疫情来临,很多家长也都在家办公,有了更多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虽然家里一个娃,叽叽喳喳吵翻天,但是这也不失为一个走进孩子生活的好机会。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小问题,小优点,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在家带娃还有哪些有趣实用的方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