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寒而栗的香港11平米劏房
文/八卦婆星子
最近看到一篇《香港现终极劏(tang)房:面积仅11平,预估单价9.9万/平》的文章,感觉很不好。
为什么呢?其实我不是对房子不满意,而是对一线城市发展商看待未来购房者的需求,感到细思极恐。
这一套11平米劏(tang)房的情况是这样的:
继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01113.HK)在大埔岚山等地推出15平米劏房之后,今日香港再现终极劏房。新界屯門青棉径2号独栋楼盘菁雋(TPlus)只有11平!据悉,该劏房由香港老牌建筑公司俊和(其母公司为亚洲联合基建00711.HK)牵头开发。
该项目有356套,其中80%做了开放式设计,其面积在11-16平之间。最小面积的11平劏房有12套;单间面积在21到23平,共有30套;两房面积在34到36平,大概也有30套;顶层单元有8套,面积在33到70平之间。
我们知道,劏房,就是“分间楼宇单位”,又名房中房。住在劏房里的业主或租客,通常为草根阶层。这些人对于房子的要求简单,有个住处就行,属于生存环境极度被压缩的行列。
因此,香港开发商根据这些人的“简单需求”,项目设计特别参考了学生宿舍。俊和董事潘志才对此表示说:“看到学生宿舍后非常感动,因为从未听说过有家长投诉过学生宿舍的先例”。
潘志才强调,“现在很多年轻人吃完饭就回家待在家里了,很少有下厨房的,所以很多年轻人需要的只是一张床而已。就算古代的皇帝坐拥整个紫禁城,睡觉的时候也只是在一张床大小的地方。我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空间里、活出无限可能」、「要有Enjoyable的享乐空间」。”
这话实在凉薄。在他眼里,一所住宅的客厅和厨房、甚至卫生间、淋浴间的功能都可以外包,住房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一张床和四面墙,以及这房子背后的城市价值变现。劏房作为极度压缩需求的产物,当然只放一张床是最好的。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呢?当然是房价。据市场人士预计,由于该区平均每平方呎的价格大概为1万港币,折合下来,单价为11.11万港币(合人民币98611元)/平方米。对于想要扎根寸土寸金香港的草根,房子只是一个支点,只要能撬动整个城市的公共资源和就业机会,这样的房子当然越小越好。住在哪里,住得舒不舒服,反而是不重要的。
就跟买学区房一样,作为具有同一所学票的学区房,越小越好。
问题是,这样的房子的出现,是否给了大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个榜样,让人觉得,原来同样作为黄种人,香港人的房价承受能力这么强,它们的住房要求如此低,那么,北上广深的朋友,似乎也能够承受了。
这一个想法令我不寒而栗。香港因其历史和地理原因无法获得更多住宅用地,供小于求还可以理解。而北上广深,背靠着连成一片的广阔亚洲大陆,房价却欲与香港试比高。
从上帝视野看,这就是一个很奇怪也很荒唐的现象。大陆这么大,有些人竟无立锥之地,北上广深真的没有可供住宅的土地吗?香港人的笼屋经历,真的会发生在大陆一线城市的人身上吗?
我就想说
生活已经很难了
我们这么努力地奋斗
并不是为了窝成 这鸟样的
ps 八卦婆:
“你想了解房地产的哪方面的事?给我留言吧,我们共同探讨。”
商务合作、投稿、联系作者
请加微信:34516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