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据表——产品和原料
图1
产品和原料的内容,体现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里。
假设本模型的项目是生产加工类的,具体产品和原料名称就不写了。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项目信息收集表里有个问题是关于物料平衡的,它的作用就是指导我们来填写原料和产品的数量。物料平衡,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投入的物料量=产出的产品量+损耗量,所以也就有了60行深红色字体的检查。
这里产品、原料和能源的数量都是需要我们直接填写数字的,国内可研报告中的模型也都是这么填的。文章的末尾会介绍另外一种原料和产品数量的确定方法,方便我们做分析调整用。
需要详细解释的是表格中列出价格和税。
请记住,只要是财务模型的计算,各种价格都需要列出不含税的价格。即使价格含税了,也需要把税款刨出去,分别列清楚税款是多少,不含税的价格是多少。因为我们在财务报表中记录的收入和成本都是不含税的。
关于含税和不含税,多数人都是很模糊的。超市买东西的小票,打车的小票,上面都是一个金额,没有写税是多少,其实它们都是包括增值税的。直到近几年营改增以后,住宿发票、餐馆发票、还有话费的发票等等,开始列出了增值税的税额。这让我们多少知道一些含税和不含税的知识。我以前的咨询业务部的英国同事,力推他的一个项目给我。他说项目的收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计算收入的时候,价格是含税的还是不含税的。然后我从他的眼睛中就看到了蒙圈。对于外国人来说,他是不知道当时国内的税款都不单列的,项目发起人给他介绍项目的时候所说的单价都是含税的,他就拿来直接计算收入了,可想而知为什么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了(算错了呗)。所以,分清楚含税和不含税的价格对于经济测算来说是很重要的内容。
增值税,我们在基础数据表的总投资里面提到过设备的增值税。这里是产品和原料的增值税,道理都是一样的。增值税,顾名思义就是对增值部分征收的税。还是拿手机来举个例子吧。手机的各部分零件的采购价格是1000元,手机的销售价格是1500元,通过这个生产加工的过程,增殖了500元,那么这个500元就需要交纳增值税。税率是多少呢?17%。也就是说要交500x17%=85元的税。
问题来了,这个税谁来交呢?谁买谁交啊。这就引出来另外一个概念,流转税,是指可以流动转嫁的税,谁是最终消费者,谁最终承担这个税。
继续手机的例子,我们在采购手机零件的时候也是支付了增值税的,实际支付的钱是1000+1000 x 17%=1170元,我们采购时支付的增值税叫进项税。而在卖手机的时候,实际收到的钱是1500+1500 x 17%=1755元,销售时收到的增值税叫做销项税。那么上面85元的税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是,企业在记账的时候是分了两部分来记的。
收入:1500 减 成本:1000 = 利润: 500 |
销项税:255 减 进项税:170 = 应交增值税:85 |
注:我这里不用会计的借贷方式来表述,方便没有会计基础的人理解。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17%,11%和6%三档。我们常用到的是17%,但是水、气的增值税税率是11%。
消费税也是流转税。你如果觉得没接触过消费税,那就大错特错了。平常开车加油吗?每升汽油的消费税是1.52元。这里给个链接
(http://www.mrcjcn.com/n/217886.htm),介绍了各种适用于消费税的产品和税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消费税的计算方法跟增值税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后面模型的计算税的公式一看就会了。消费税和增值税的区别就是有些消费税是从量计征,而增值税是从价计征。说白话就是消费税是按照数量来计算的,增值税是按照价格来计算的。
如果一个产品既要交消费税,又要交增值税,那怎么算含税价格呢?或者说我知道含税价格,怎么倒推不含税价呢?公式就是:
含税价格 =(不含税价格+消费税)x(1+增值税税率)
写完这个公式,我就想说你可以算算你车加的油钱得交了多少税啊。
杂货铺
今天这段没有用到公式,就来说说我自己关于原料数量和产品数量的计算经验。我其实不太喜欢上面可研报告中的填写数量的方法,因为产品和原材料的种类多,如果我想看产品1的产量提高了对投资回报的影响,我还需要手动去调整其他产品和原料的数量,如果数量算错了,分析结果就不准确。
我通常都会根据物料平衡表,算出各产品与原料之间的数量配比关系。就像产品配方一样,生产某种产品,都需要哪些个原料,每种原料的多少都是一定的。假设生产产品1,需要0.3的原料A,0.4的原料B,0.2的原料C,由于0.3,0.4,0.2这些个系数是一定的。我会把产品1的数量作为变量,原料A=0.3x产品1的数量,原料B=0.4x产品1的数量,原料C=0.2x产品1. 这样一来,我只需要调整产品1的数量就可以了,不用在分别调整原料A,B,C的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