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为什么在多地被限制使用?有厂家呼吁取消限制,你会支持吗?
谈到出行工具,能够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有汽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作为世界上主流的出行工具,近10年左右开始进入我国普通老百姓家中,不过,汽车作为四轮交通工具,也有着易堵车、停车难、养车成本高的缺点,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电动车出行,它轻便小巧、经济实惠,非常受欢迎,不过,电动车的低速的通行效率,并不能满足所有老百姓。
如果汽车和电动车都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就可以选择摩托车,作为一款在全球保守估计有10亿辆以上保有量的交通工具,摩托车是仅次于汽车的“巨无霸”交通工具,它既有电动车轻便、低成本,又有着汽车的高效率出行,是非常受欢迎的一款交通工具。
摩托车方便好用,却受到多地的限制使用
作为方便好用的摩托车,在我国也曾经“风靡一时”,大部分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对摩托车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即使没有自己用过,也见到过亲朋友好友正在使用,摩托车曾经作为家庭大件之一,是很多家庭想要拥有的一辆交通工具。
而在90年代左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经济条件的提高,对于购买一辆摩托车不再是难题的时候,摩托车已经出现要全面普及的势头,而就在这个时候,多地就跟进北京率先实施的“禁摩令”,陆续有近200个主流城市实施了限制摩托车使用的管理,让方便又好用的摩托车,不再是想买就能买,想用就能用。
“禁摩令”的存在,对我国摩托车厂家有影响
“禁摩令”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存在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治安影响等问题,它的出发点是值得被认可,不过,“禁摩令”的存在,不仅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车主们存在极大的影响,还对我国蓬勃发展的摩托车行业有了较大的冲击。
“禁摩令”的实施,把摩托车厂家的销量缩窄,要不是出口国外,要不把市场放在乡镇农村,做下沉市场,而这些市场,都是以“低价”换销量,所以,国产摩托车都是走低价路线,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摩托车企业在研发成本的投入大大减少,所以,我国虽然是全球摩托车年产量第二、保有量第二的国家,但是,摩托车产业的顶尖技术,还是在日、欧美等国家。
有摩托车厂家提议取消“禁摩令”,扩大摩托车消费市场
摩托车厂家依赖于做出口生意以及下沉市场,就能过得很好吗?我们从数据来看,随着全球摩托车市场的竞争加大,我国的摩托车出口数量从2013年到2019年这几年,从高峰期的916万辆跌至712万辆,跌幅超过20%。
而在国内的乡镇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汽车,在农村开车,不用担心堵车、不用考虑停车等问题,所以,想要快速的选择汽车,想要实惠的选择电动车,摩托车的销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如此一来,有摩托车厂家就有点“扛不住”,向交管部门提议取消“禁摩令”,放开近200个大中城市的摩托车销售市场,扩大摩托车销路,为国内摩托车厂家“减减压”。
厂家为了利益建议取消“禁摩令”,意外获得广大车主支持
摩托车厂家之所以会提出建议取消“禁摩令”,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现如今,中高端摩托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农村消费水平、购买力有限,但城市就不一样,尤其是大中城市,是拥有非常强大购买力的市场,有人甚至愿意花几万、几十万购买一辆摩托车,这在农村市场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城市中却习以为常。
而厂家的建议是为了给自己“减压”,但是,不少网友、车主却对该建议表达了支持,而小行家认为,广大车主的支持并不是为了厂家,而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期望“禁摩令”的解除,大家普遍认为,放宽摩托车上路,是给了消费者多一种选择,更是给摩托车爱好者“光明正大”上路的机会,即便是“限禁摩”已经有30余年时间,但是,一直都存在希望解除限制摩托车管理的情绪。
摩托车放行,就被市民批评,乱象或成为放宽摩托车最大障碍
那么,开摩托车上路,到底有什么障碍?众所周知,西安市是目前唯一一个从有“禁摩”到放宽“禁摩”的城市,而它放宽之后,就有市民在政务平台留言反馈:自从摩托车放行后,问题很多,他强烈建议整治摩托车,说摩托车噪音大,疯狂超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制造危险,还和电动车抢行,的确应该好好治理一下了。
我们从西安市民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存在的乱象问题,其实是放宽摩托车管理的最大障碍, 一些大排量的摩托车噪音大扰民,摩托车时速快、又比较轻小便利,和汽车比时速超车,和电动车抢占非机动车道等等,这些乱象都是客观事实,而这也是如果想要放宽摩托车上路,存在的一个管理“挑战”。
对于放宽摩托车,还是保持“限禁”摩托车,大多数城市选择的都是后者,而无论是“限禁”还是放宽,其实都会存在“利与弊”,放宽摩托车上路,可以让老百姓多了一项交通工具的选择,但又会存在噪音、交通乱象等问题,尤其是外卖小哥如果有了可以光明正大的摩托车上路,他们本身时间就是效益的思维,很难让他们能用摩托车低速行驶,所以,对于摩托车限禁利弊如何选择,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那么,您觉得放宽摩托车上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您支持吗?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关注电动车小行家,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资讯和观点。
·END·